追寻那一束光 | 乐居财经2022年献词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7.9w阅读 2022-01-01 08:00

1

       2021年岁末的钟声,嗡然回响,地产人最难熬的年度终于过去,留下了一圈耐人寻味的年轮。

  过去一年,地产领域发生着令人目眩的变化,疾风骤雨间,底层逻辑重塑,从行业到企业,再到个人,审慎、观望、期盼等情绪杂糅着、传导着。

  恒大一声惊雷, “大而不倒”的神话就此破灭。暴雷声迭起,金九银十黯然失色,违约与维权博弈,销售去化速度明显放缓。

  号角躺在尘埃里,风没了气息。以往规模竞逐的大开大合、加杠杆的挥斥方遒,如今都已不见了踪影。整个行业从黄金、白银时代,转向了青铜、黑铁时代,多了几分沉淀,少了些许浮躁。

  “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基调不断加固,三道红线、集中供地、房贷两集中、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持续展开。一系列的措施,令房企赖以生存的现金流,受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市场从未像如此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常说的“三年一周期”规律,如今已不再应验。而没有等来融资的“源头活水”,债务逾期成了常态。多米诺骨牌一旦推倒,评级下调、诉讼叠加等现象,就会随之奔涌而来。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大受牵连。

  这几年,物管企业因其轻资产的属性,成了资本的宠儿。连阔别资本市场数年的王健林,带着万达商管再上阵;不急于上市的万物云,最终也宣布了上市计划。

  然而,在非常时期,不少物企像一头待宰的肥猪,不得不替父兄还债,终究逃不过被抛售的命运。一桩桩交易的诞生,资产易主,物管领域整合加速。当然,这是物管鲨鱼们的狂欢,也是风险最大的时刻。

  地产暴雷,外加原材料的涨价,家居建材行业也举步维艰,账单连成了排。在这里,受影响最重的,要数建筑商们。烈日里、寒风中,农民工的辛勤劳作,最终等来了地产项目停工。没有活干,意味着没有收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危机之下,地产商们心里十分清楚,期待“大水漫灌”已不太现实,只有重新拾起当年创业的热情,拒绝“躺平”,才有可能突破重围,完成自救。

  收缩拮据的市场,并非只有粗砺的荒漠,还有那探索光明的身影。

  所幸的是,绝大多数地产老板在奋力一搏。有的在抛售项目、有的寻求债务展期、有的引入白衣骑士,有些自掏腰包,有的弯下膝盖“讨钱”。

  这是地产人的韧性品格。

  韧性,是许家印号召团队日夜奋战,全力冲刺“保交楼”;韧性,是黄其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把泰禾在全国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所有项目都跑了个遍,注重自身产品,复工复产;韧性,是潘军不逃避、坦诚地与各方沟通,于忙碌中寻找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是多年来在高杠杆、高周转中累积而成的,因此问题的化解,也将是“病去如抽丝”,但地产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一粒能敲出火苗、重燃希望的燧石。

  持续的调控,并非只是冰冷的几页纸,它时刻在给地产界调整温度,以期让其重回正轨。未来一段时间,去金融化带来的阵痛,仍将持续,但调控并非一味地压制房地产,紧中有松、修复边际,也在有序地进行中。

  “稳”字当头,房地产仍是“支柱性产业”,仍将因城施策、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后续,当房地产税真正应运而生的时候,又意味着行业生态的重构。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2022年就要来了,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从谷底向上攀登,靠的是坚强的意志;沉舟侧畔千帆过,穿越周期,透过云层,地产人追寻的那一束光,就在前方。

  祝你新年快乐。

  乐居财经

  2021年12月31日

相关标签:

保险 信托 股市行情 债券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