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药业2025:净利降、费用砍,何去何从?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549阅读 2025-07-19 22:19

近日,葵花药业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预计仅为70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2.52%至85.61%;扣非净利润更是缩水至40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下滑88.04%至91.30%。这一业绩表现让投资者意外,也凸显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从现有迹象看,葵花药业正在进行一场典型的“业绩阵痛 + 组织再造”式战略转型,核心是把过去的广告驱动、渠道压货模式升级为更精细化的专业营销与数字化运营。

葵花药业曾经凭借“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等经典广告语深入人心,在医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近年来,公司业绩明显下滑。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1.8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05%,不过自第四季度开始,经营业绩一路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约为 -9479.00万元。2024年全年,葵花药业实现营收33.77亿元,同比下滑40.76%;归母净利润腰斩至4.92亿元,同比下滑56.03%。进入2025年,颓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从产品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公司的中成药和化学药板块作为收入支柱,表现均不尽如人意。中成药收入同比下滑40.55%,化学药板块收入下降47.59%,且两类产品毛利率分别较上年减少9.75和8.6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收入占比合计仅为个位数的营养保健品和其他产品,虽在2024年收入同比微增2.30%和2.23%,但难以填补主营产品收入下滑的缺口。受此影响,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76%至33.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03%,仅为4.92亿元,退回到7年之前的水平。

对比近年来中期业绩,葵花药业净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6.38亿元;2024年上半年回落至4.86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骤降至数千万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葵花药业在业绩预告中解释,医药行业整体呈结构性调整态势,受前期市场形势非理性波动影响,产业链下游医药商业端备货、终端用户囤货,上半年产业链整体库存仍充盈。为此,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进行下游渠道梳理,控制发货总量、降低渠道各链条库存。此外,公司库存原材料成本处于高位,生产规模下降使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导致营业成本上升,影响了产品销售毛利率。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7月17日,公司股价年内累计跌幅已超20%,在同期万得中药行业指数整体上涨3.36%的背景下,其跌幅在行业内位居榜首,成为板块中表现最为疲弱的标的之一。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正经历一轮密集的新旧交替。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之前,6月和7月先后有副总马新因退休、陈亮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人事更迭在2024年就已频繁开展,2024年9月,两位副总经理辞任,李金明和朱晓南分别因退休、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2024年10月底,公司聘任王琦担任内部审计负责人。离职高管中,马新深耕人力资源领域,陈亮、李金明、朱晓南等是在葵花药业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深管理者,覆盖多个领域。

与之相对,新聘任的副总经理团队在营销与销售领域专业背景突出。肖淋拥有多家老字号药企及医药投资公司管理经验;杨阳在康恩贝、叮当快药等企业积累了丰富营销操盘经验,还曾担任葵花药业销售系统总经理;“80后”刘光涛从基层商务代表成长为普药板块负责人,基层实战经验扎实。

结合公司“‘资本 + 实业’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落地,营销系统整体业绩与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表述,此次人事调整核心意图是借助新团队在营销领域的经验,在业绩承压期撕开市场突破口。

柏文喜分析,葵花药业并非被动“裁员”,而是借业绩低谷期完成营销模式、组织结构和产品梯队的同步切换。短期财务数据难看,但战略意图清晰,用1 - 2年“深蹲”完成由传统广告压货向专业化学术推广 + 数字化渠道的新旧动能转换。未来能否重回巅峰,关键看新营销团队去库存后的放量效率,以及首仿/创新品种能否快速兑现收入。

葵花药业对营销的倚重由来已久,上市后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销售费用暂低于10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10亿元以上,2023年攀升至13.67亿元。但2024年销售费用骤降至4.31亿元,同比大幅缩减68.46%,公司归因于“费用管控”。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仅为0.82亿元,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79.19%。从费用结构看,此前占销售费用约80%的广告及业务宣传费、促销咨询服务费,2024年合计占比降至50%左右,营销投入方向明显收缩。

然而,销售费用大幅压缩并未改善经营业绩。2024年,在销售费用减少超9亿元的情况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0.76%,归母净利润降幅达56.03%,呈现“费用降、业绩跌”态势,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葵花药业营销模式转型面临多重不确定性。连续三年下滑的毛利率已显露出盈利能力承压迹象,其核心的中成药OTC业务还需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前期高基数效应、消费市场疲软及中药集采联动等多重行业性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幅收缩的营销策略能否持续,未来能否推动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再现往日巅峰,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