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IPO动态,覆盖港股、美股、A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据IPO早知道消息,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于2025年7月7日同中信证券签署辅导,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
今年年初,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开售,其中H1售价65万元,G1售价9.9万元。此外,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还多次在央视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CES等舞台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是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并最早实现行业落地的公司。同时,宇树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现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80余项。
据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日前透露,宇树科技的年营收超10亿元。另据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科技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
成立至今,宇树科技已获得变量资本、德迅投资、红杉中国、初心资本、祥峰投资、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敦鸿资产、容亿投资、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中关村科学城、琥珀资本、上海科创基金、中信证券、光速光合、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锦秋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据IPO早知道消息,瀚博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博半导体”)于2025年7月11日同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成立于2018年的瀚博半导体作为一家高端GPU芯片提供商,主要为人工智能核心算力和图形渲染、内容生成提供全栈式芯片解决方案,现已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IP以及两代GPU芯片,提供图形渲染GPU、数据中心GPU和边缘GPU三大产品线。
基于前沿的自主原创架构、强大的软硬件融合开发能力以及丰富的设计经验研发出高质量的GPU产品,瀚博两代芯片现已量产并商业化落地,赋能人工智能与云端图形渲染产业,助力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智算数据中心、智慧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数字孪生、工业软件、云手机、云电脑、云渲染等应用落地。
成立至今,瀚博半导体已获得真格基金、天狼星资本、耀途资本、快手、红点创投、五源资本、赛富投资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经纬创投、阿里巴巴、人保资本、Mirae Asset、基石资本、慕华科创、招商局资本、海通开元、易方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创智领(原“郑煤机”)、联发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据IPO早知道消息,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立志博”)计划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以“9887”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维立志博即将成为“国内TCE领域第一股”。
维立志博在本次计划发行32,054,400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3,205,500股H股,国际发售28,848,900股H股。以每股31.60港元至35.00港元的发行区间计算,维立志博的IPO市值将介于59.58亿港元至65.9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维立志博本次总计引入9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6900万美元(约5.416亿港元)——其中,高毅、TruMed和OrbiMed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腾讯认购800万美元,易方达基金认购700万美元,Foresight Funds认购500万美元,Sage Partners认购400万美元,现有股东正心谷资本和汉康资本分别认购1300美元和200万美元。
成立于2012年的维立志博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目前,维立志博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现正在评估其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胆道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潜在疗效;以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包括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和8款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
其中,核心产品LBL-024 已于2024 年7月进入针对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单臂注册临床试验,是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全球首款达到注册临床阶段的4-1BB靶向候选药物。截至2025年7月11日,除化疗外,全球范围内尚无专门用于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获批药物,LBL-024 作为一款处于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4-1BB 靶向候选药物,旨在填补该重大治疗缺口。
而就各款主要产品而言,LBL-034是全球临床进度第二领先的靶向GPRC5D 的CD3 T-cell engager;LBL-033是全球仅有的两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MUC16/CD3 双特异性抗体之一;LBL-007在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LAG3 靶向单克隆抗体中临床进度位居前三。
维立志博本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约65.0%将用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开发和监管事务;约15.0%将用于推进临床前资产、扩展现有管线并优化技术平台;约10.0%将主要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其次用于候选药物获批销售后的商业化;以及约10.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