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港股募资上市,研发人员缩减引关注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109阅读 2025-11-02 16:24

Ai快讯 10月28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6031.HK,其A股代码为600031.SH。此次上市预计净筹资约133.07亿港元,资金将用于国际市场布局、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

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11月,2003年7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前,公司曾于2010年、2014年、2022年三次尝试境外上市,但均未成功。此次港股上市进程高效,今年2月筹划境外发行,5月递交申请,10月挂牌,仅耗时8个月。上市首日(10月28日),股价收报21.9港元/股,涨幅2.82%;10月30日,股价大涨12.15%,收报24.56港元/股。

近年来,三一重工研发相关指标呈现下滑趋势。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7.9%、6.9%,研发人员数量也不断缩减。2022年底,研发人员为7466名,到2024年底缩减至5867名,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5632名。今年7月,公司传出“裁员30%”消息,虽及时澄清,但仍引发关注。

10月30日盘后,三一重工披露前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57.41亿元,同比增长13.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36亿元,同比增长46.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1.06亿元,同比增长53.5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45.5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12.07亿元,同比增长1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9亿元,同比增长48.18%。不过,该财报未公布主要核心业务的具体数据。据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核心业务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49%,三季度该业务是否回升未知。

海外市场是三一重工的关键增长动力。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5%、58.9%、62.38%,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达15.2%。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海外销售收入263.02亿元,同比增长11.72%,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0.26%。2025年上半年,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1.18%,较上年同期上升1.04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2022 - 2024年,公司来自亚澳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0.6%、24.5%、26.6%;欧洲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0.2%、16.4%、15.8%;美洲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1.0%、13.0%、13.1%。2025年上半年,亚澳区域、非洲区域、欧洲区域、美洲区域的收入分别为114.55亿元、36.30亿元、61.52亿元、50.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40.48%、0.66%、1.36%。

此次港股上市,全球发售H股总数为631,598,8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其中香港公开发售58,042,600股(约9.19%),国际发售573,556,200股(约90.81%)。按每股H股发售价21.30港元计算,扣除相关费用后,公司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33.07亿港元,将用于发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大海外制造能力、优化生产效率和增强研发能力等。

截至2025年4月30日,三一重工在全球共拥有21个研发中心,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超过同期全球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行业方面,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1 - 9月,共销售挖掘机174039台,同比增长18.1%;其中国内销量89877台,同比增长21.5%;出口84162台,同比增长14.6%。截至10月27日收盘,申万机械行业市盈率为38倍,位于近10年市盈率分位数的73.9%。

多家券商对三一重工及工程机械板块后续表现给出积极预判。中原证券研报指出,近年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全球化加速,出口占比不断提升,未来工程机械龙头仍有望继续向海外拓展市场。浙商证券认为,考虑到工程机械海外市占率提升,国内更新周期逐步启动,以及2024下半年业绩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预计工程机械龙头三季报业绩整体有望实现提速。国金证券研报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为901.35/1032.18/1186.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7.65/112.95/140.70亿元,对应PE为23/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