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押注消费级3D打印,深圳硬件或“大卖”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0w阅读 2025-11-02 21:58

Ai快讯 资本开始押注消费级3D打印领域。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股权变更,新增美团龙珠、高瓴创投以及美团等机构股东。深圳快造是3D打印机品牌Snapmaker的工商主体,此轮融资或为其从2024年末开启的B轮系列融资中的一轮,此前其还相继引入东证资本、珂玺资本。深圳快造上一次融资纪录停留在2021年。

深圳快造的融资加速与消费级3D打印赛道升温相关。深圳市内3D打印品牌年营收基本迈进10亿元大关,前三的营收今年基本都会在20亿元以上,最近三年整个行业的复合增长超过30%。早在2024年初,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就开始收集消费级3D打印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按照融资推进节奏,到今年末或还有项目的交割情况陆续浮出水面。

行业最早一批入局者中的创想三维,已在今年8月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书。赛道中走在前列的拓竹科技、智能派、深圳快造和创想三维都来自深圳,且几家项目的大部分营收均来自海外市场。

今年截至目前,3D打印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达到近五年来的高位,超过40起,但公开融资金额约为21亿元,低于此前几年的水平。消费级3D打印项目的公开融资事件主要包括原子重塑、第二人生以及深圳快造等,还有头部项目近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创想三维对“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发起冲刺。该企业于2014年成立,2020年实现10亿元年营收水平,2024年总营收22.88亿元,近3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0.4%,今年前三个月营收为7.08亿元。盈利水平方面,2022 - 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29亿元以及0.89亿元,今年一季度回升至0.82亿元。创想三维仅在2021年进行过一轮对外融资,总融资金额5.08亿元,参与机构包括腾讯、深创投、前海母基金、中航国际等,本轮投后估值约为65亿元。

拓竹科技于2020年成立,融资纪录停在2023年下半年,据行业人士透露,其估值较早前就已超过300亿元。

早在2013年,市场曾掀起一轮3D打印行业热潮,原因是大量3D打印专利保护到期,美国Stratasys等老牌企业释放大批专利,降低了入局门槛。创想三维、智能派等国内3D打印企业于2014年前后成立。但消费级3D打印此后未实现高速发展,原因是建模门槛过高。

自2024年以来,生成式AI建模工具普及,打破了行业发展瓶颈。以国内公司VAST的核心产品Tripo为例,用户可通过文字、图片等简单输入方式生成可直接用于打印的3D模型。VAST这类3D生成企业引发资本关注,成立于2022年末的VAST截至目前共完成3轮融资,最近一轮是今年6月的Pre - A +轮,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参与。VAST已与拓竹、创想三维等3D打印厂商,以及多个文创、桌游品牌展开合作。

创想三维在招股材料中多次提到AI对3D打印的赋能,并把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列为3D打印行业增长迅猛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他驱动因素还包括3D打印耗材的发展、机器人控制技术进步以及3D打印大众认知度的增强。

如今,被AI降低的建模门槛重新定义了行业竞争焦点,早期硬件设备上存在多色打印和稳定性的门槛,现在头部几家的技术已跟上,开始了模型库内容生态和服务方面的比拼。目前消费级3D打印行业整体营收中,超过9成来自海外市场,但国内市场或很快跟随爆发。深圳还聚集了纵维立方等消费级3D打印项目,跨境大卖安克创新也入局该领域。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