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溜溜梅”品牌母公司,急于进入资本市场。据港交所官网信息,其首次上市申请文件于2025年10月16日失效后,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是该公司多年来的第四次上市尝试。此前,2019年6月,溜溜果园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当年12月主动撤回。
目前,距离溜溜果园D轮股份投资者给出的上市倒计时不足2个月。该公司与资本的博弈早有伏笔。2015年6月,溜溜果园获得北京红杉信远股权投资中心1.35亿元A轮融资,并签订首份对赌协议。协议约定,若溜溜果园未能在2020年6月前提交上市申请,北京红杉有权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回购价格为原始投资本金加上每年10%的单利。
2019年6月17日,溜溜果园首次冲刺深交所创业板,当年12月8日因“营收下滑及短期盈利压力”主动撤回申请。北京红杉将回购期限延至2023年12月。因上市计划未实现,加上北京红杉的基础基金将于2025年9月届满,无法再延长投资,2024年6月,北京红杉行使赎回权。溜溜果园在2024年11月支付本金1.35亿元,2025年1月结清利息约1.26亿元,累计支付2.61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2024年12月,溜溜果园进行D轮融资,引入芜湖华安战新股权投资基金与芜湖市繁昌区兴农产业投资基金,两家分别出资4000万元与3500万元,并再次签订对赌条款。新对赌协议约定,若2025年12月31日前未能成功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创始人杨帆及其夫人李慧敏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为原始投资本金加上每年6%的单利。根据补充协议,公司层面不再承担对赌相关责任,转为股东层面的对赌义务;若公司自提交上市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未能成功上市,股东方需重新承担回购义务。
巨额回购款项支付对溜溜果园现金流造成影响。截至2024年底,溜溜果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804.7万元,计息银行借款3.21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4243.5万元,计息银行借款增加至3.99亿元。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使溜溜果园上市之路更显紧迫。
溜溜果园成立于1999年,专注西梅类果品零食研发与销售,以“溜溜梅”品牌起家,业务围绕“梅+”战略布局,主打梅干零食、西梅产品与梅冻三大品类。近年来,公司整体业绩呈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1.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约25%;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约75.4%。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渠道端拓展,尤其是商超会员店与零食量贩两大新兴渠道。溜溜果园销售渠道向零食专卖店转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零食专卖店取代传统经销成为主要渠道。经销渠道收入占比由74.5%降至31.2%,零食专卖店收入占比由1.1%升至35.3%。商超会员店收入从2022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2.4亿元。零食专门店收入从2022年的1260万元增至2024年的5.5亿元。
随着渠道转型,溜溜果园客户集中度上升,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2.7%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3.7%,前两大客户为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两家门店规模均突破万店,是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收入规模扩大的同时,溜溜果园毛利率下滑。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38.6%降至2024年的36%,2025年上半年降至34.6%。核心产品中,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降至2024年的34.9%,2025年上半年降至32.9%;西梅产品毛利率从36.7%降至34.4%,2025年上半年降至30.7%;梅冻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的36.2%增长至39.6%,2025年上半年增长至40.9%。
毛利率下滑与销售渠道转变有关。为适配零食专卖店“低价跑量”模式以及商超会员店“会员专享低价”“高频促销引流”策略,公司让渡部分利润空间。从渠道端看,商超会员店毛利率由2022年的48.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零食专卖店毛利率由2022年的45.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
综上所述,从2019年到2025年,溜溜果园上市之路坎坷。目前,公司面临D轮融资对赌协议设置的年底上市期限,以及渠道转型导致的盈利能力变化。在零食专卖店渠道,低价跑量模式扩大了营收规模,但对利润产生影响。同时,公司现金情况及银行借款情况也需关注,公司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资本压力与长期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