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屏”逆袭背后的创新密码揭秘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641阅读 2025-11-17 06:44

Ai快讯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和发展显示产业,显示产业在高端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0多年前,“缺芯少屏”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显示面板曾是我国第四大进口产品,对外依赖严重。彼时,我国显示产业起步艰难,话语权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国内电视机、手机厂商需接受高昂定价,甚至“排队”采购屏幕。

历经20多年发展,我国显示产业发展壮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5%,显示材料市场占有率达43%,均居全球第一,产值规模占全球“半壁江山”,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屏”逆袭原因之一是政策前瞻性布局和政企协同。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同年中国大陆首条自主设计与建设的8.5代面板生产线开建。此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规划相继出台。北京、合肥、成都等地对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带动社会资源投向显示产业,形成政企协同的产业集群模式,实现技术积累,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中国屏”逆袭原因之二是对产业发展趋势清晰判断和对自主创新长期坚守。液晶技术发展早期,我国企业着手战略布局和技术积累;面对LCD与OLED等主流技术代际更替,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十四五”时期我国显示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2%,在量子点材料、印刷显示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京东方、TCL华星等企业研发费用率稳定在7%以上,京东方连续多年跻身全球PCT专利申请前10位,带动前沿技术突破。同时,在关键材料、上游制造设备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如研发高世代有机发光二极管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技术,显示面板里的偏光片、光刻胶国产替代率突破60%,国产蒸镀机、曝光机市场占有率从0提升到35%。

“中国屏”逆袭还得益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国产手机、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兴起,为显示技术带来应用空间和发展机遇。市场机构测算,显示屏带动的附加值达自身产值的4到5倍。

有预测显示,2025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的产值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未来,我国显示产业需在新型显示技术布局上抢占制高点,提升关键材料和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的跨越。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