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宋家泰读书圈 宋家泰 3489阅读 2019-03-05 16:04

  褚时健先生今天去世了。我两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他的精神表示过敬仰,期间我也有朋友去过褚橙庄园拜会过他,说褚老身体每况愈下。再牛逼的人,也有离开的那一天,但是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也曾恐吓着褚时健让他觉得做人无趣味,他也曾流泪,也曾心酸,但是他一生依旧保持事业激情。谨以此文悼念这位猛人。希望大家不以年龄自我限制,永远努力,奋斗。

  90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爸白衬衫口袋里面常放着一包红塔山香烟,这包香烟和他的大哥大一样,是社交场上的装逼神器。据说当时做生意的找领导办事,裤兜里都是一边一包烟,一包杂牌自己抽,一包红塔山敬领导,这样事情绝对有希望能办成,偶尔有人一时糊涂,手掏错了位置,事情就基本傻逼了。这烟是一个叫褚时健的人做的,他是我心中中国最牛的企业家。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失去父亲

  褚时健生于1927年12月14日,农历腊月初一,属兔。父亲叫褚开运,母亲褚王氏。褚时健从小生活的家乡是云南华宁县矣则村,村后有一条滇越铁路,从昆明到越南海防,是中国第一条通车的国际铁路,因为轨道间距只有1米,被称为“米轨”,局部路段居然现在还在使用,主要用于货运。

  当年这条法国人建的铁路上跑的火车是米其林牌火车(没错,就是那个米其林餐厅的米其林),车轮不是钢轮而是橡胶轮,时速竟然可达100公里。褚时健一家人的生计,主要就靠这条铁路,他父亲褚开运从事木材生意,从山上收购木材,卖到个旧锡矿。这是个跨界的生意,到山上收购木材是个辛苦活儿,跟锡矿谈买卖是个技巧活儿,搭火车押木材跑铁路则是个冒险活儿。褚开运靠辛苦、冒险和商业技巧养家糊口。

  抗战爆发后,滇越铁路一直是极为重要的抗战生命线,因为我们从国外买的军火主要从这条铁路运到国内战场,可以想见日军有多想破坏这条铁路,仅仅在1940年就轰炸了这条铁路669架次,褚开运因为要养家糊口,即使打仗也还冒险在铁路上跑生意。1942年的一天,褚开运在一个叫巡检司的车站,被日军飞机轰炸负重伤,在家养了一年伤后去世,褚时健那时还不到15岁,一下子长大成人,他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酿酒大师

  褚时健是家中长子,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他要承担家中生计。褚家有个小酒坊,褚时健一生对事业的经营,都能回溯到少年时,在自家酒坊烤酒、经营时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特点。

  褚家的酒坊只有1间房,1个灶,120个用于发酵的瓦缸,每次酿酒要用700多斤苞谷。传统烤酒分为几个步骤,泡苞谷、蒸苞谷、放酒曲发酵、蒸馏、接酒。

  褚时健先要把700多斤的苞谷,一袋一袋扛到酒坊里面的水缸,母亲把苞谷用水泡上,苞谷泡软了吸足水分后,再放到甄子里蒸,要连续蒸十几个小时。蒸苞谷这个步骤很关键,因为这十几个小时,锅里要一直有水,灶里要一直有柴,得有人一直盯着,因为水烧干了苞谷就会糊,柴火烧尽了苞谷不会熟,这都会导致烤不出酒。

  通宵不睡显然不可能,但是睡又容易睡过头,褚时健算了一下时间,一锅水烧干要2小时,于是他就靠在灶边墙上浅睡,每两小时醒一次添水添柴,他从来没有把苞谷蒸糊过,他们村同样烤酒的大人都做不到。褚时健这个说几点醒就几点醒的本事非常神奇,一直到他80多岁的时候还是这样。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说到为啥有这种自制力,多年以后褚时健接受黄铁鹰采访时,说“我爸爸死得早,我看我妈妈一个人在田里干活养活我们四个弟妹,太辛苦,我不想让我妈妈这样苦”。说的时候,80多岁的老人眼眶里仿佛还有泪水。

  大耗精力的蒸苞谷完成后,就到了需要技术含量的发酵。把蒸好的苞谷拌上酒曲,放在发酵箱里,发酵后放到瓦缸里糖化,最后蒸馏出酒。烤酒师傅只是告诉褚时健,发酵的时候要关门,但为什么要关门,没说。褚时健发现,夏天和冬天发酵的情况不一样,靠近灶边的发酵箱,发酵程度总是会好一些,酵母菌长得好,出酒率高。靠近灶边的瓦缸糖化结果也会好一些,比靠门边的瓦缸出酒率高20-30%,几次烤酒之后,褚时健就开始把灶台里烧剩下的柴火放在破铁盆里,摆在远离灶台的发酵箱和瓦缸边上,让酒坊的温度一次性升高,从此出酒率大增,别人3斤苞谷烤一斤酒,褚时健2斤半苞谷就能烤一斤酒,而且质量很好,清凉不浑浊,用提子打酒的时候,酒沫能马上盖上来,这种酒就是45度以上的好酒。

  酒烤出来,褚时健再挑着酒到离家14公里外的小车站去(14公里挺远的,不信我们空手走14公里试试),每次褚时健都根据上一次卖酒的情况,调整一下这次带酒的数量。每次带的酒稍少一点,理由是东西少,大家喜欢抢一抢,这次卖得快,下次人家还等着他的酒。每次卖到最后,酒的成色下降了,褚时健就把价格往下降一降,迅速卖完。这样大家还会说他公道,下次还买他的酒。

  褚时健靠烤酒,让家中的日子过得稍微安心点,还能负担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学费。这个烤酒过程,非常能体现褚时健日后做事业的特点:第一,体能和精力全部投入,能干能熬,能扛700斤的苞谷,能每两小时醒一次照顾灶台,能挑担走14公里去卖酒。第二,有快速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事物规律,一次次的改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烤酒的产量和质量。第三,会做生意,懂得饥饿营销,懂得给客户让利,懂得口碑营造。第四,有经营意识,700斤苞谷要烧1500斤柴火大概能出280斤酒,苞谷多少钱柴火多少钱酒能卖多少钱,褚时健每一笔都算好记好,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区别?

  褚时健说“搞物质生产,就是消耗要低,质量要好,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什么事,你要先搞懂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你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闷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不要以为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

  因为烤酒,褚时健开始了解自己,很小他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是比别人要做的好,只要做事,把事情做好,自己就会快乐,就会有成就感。

  血泪底子

  褚时健后来在堂兄的影响下,1944年到昆明求学,彼时西南联大还在昆明,共产党很活跃,褚时健思想逐渐左倾,1949年开始扛枪参加共产党的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二支队),上过战场,开过枪,扔过手榴弹,杀过人,也差点被人杀,经历过生死。

  云南解放后,褚时健被分配到地方政府工作,征粮、土改、党校、人事科,办事能干,口碑绝佳,但褚时健为人民服务之路蒸蒸日上之时,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元江红光农场,挣扎、苦干、挨饿、水肿、痛苦、迷茫、绝望,褚时健差点因为严重的疟疾死掉,也差点在捞木柴时淹死在元江里,所幸他妻子马静芬和女儿褚映群和他在一起,苦挨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褚时健说自己经历过战争,经历过这个国家的改天换地,内心有血和泪的底子,一句话,心里有谱气。从来没有把自己打倒过,别人要打倒你控制不了,但自己可以做到不把自己打倒。这种《老人与海》的心态,贯穿了他的一生。

  制糖大师

  1963年,脱帽右派褚时健到新平曼蚌糖厂任副厂长,时年35岁。这个生产红糖的糖厂,有200多个固定职工,亏损多年,职工待遇差的难以想象,工资只能发5个月,其他时间大家只能靠帮人打短工过活,比如扛木材、盖房子、修路,磨米,替人倒班等等。褚时健在厂里观察了一个多月后,开始改造这个糖厂。第一步居然是“敲锅”,因为熬糖的大铁锅长年烟熏火烤,锅底四周被泥巴和锅垢糊了厚厚的一层硬壳,只有最底部的一小圈能受热,敲掉锅垢后,减少了木柴消耗。第二步,是改燃料,由于亏损,糖厂烧锅用的一直是最便宜的褐煤,但便宜没好货,这类煤结构太松,没有燃尽就掉了下来,50%都浪费了,褚时健让工人把甘蔗渣晒干作为燃料使用,使燃料消耗大幅下降。第三步,增加了榨糖机的滚筒,褚时健发现原来的三个滚筒根本没有把甘蔗里面的糖榨干净,加到了3组9个滚筒,让出糖率增加了不少。

  就这三步,褚时健就把永远亏损的糖厂扭亏为盈,当年利润11.7万。后来每年盈利30万元,新平县的主要财政收入,都靠这个糖厂。

  褚时健每年从利润里拿出3万元做技术改造,甚至不惜派技术人员坐飞机到福建去学习榨糖的技术(那时是60年代啊!)。他们发现,福建的白糖厂会往甘蔗渣里喷温水,把糖洗出来再榨,于是有样学样,让出糖率上升到了12%,但又发现加了水的糖汁要煮干,燃料消耗也相应的增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褚时健某次去一个白糖厂,发现人家的煮糖设备用的是真空密封蒸发罐,加热到68摄氏度就沸腾了,然后用自己的蒸汽再循环加热,燃料能节省了不少。

  但这套设备是生产白糖用的,价格不菲,褚时健挠头之际,他发现这厂子后面山坡上丢了几个拆下来的破铁罐,就问人家免费要来,回厂修好,用真空锅煮红糖,原来生产一斤糖用5.8斤燃料,改进后一斤糖只用0.8斤燃料,而且红糖质量大大提升,颜色更加光亮,单价也相应提高了。

  彼时褚时健已经很重视制糖原料,想方设法提高甘蔗的成长质量,他建议蔗农将甘蔗疏叶,使得甘蔗的含糖量上升。他让技术员为蔗农修理农药喷雾器,一家一家检查,说好话,让蔗农及时喷药除虫。他为甘蔗地修路,让生产队能开垦更多的荒地种植甘蔗,他甚至用甘蔗渣烤酒,作为奖励再卖给蔗农:谁种的甘蔗多,就多卖酒给谁。

  褚时健强调,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业务要过关,不能光会管人。有一次糖厂的锅炉突然坏了,要去城里找师傅来修,一来一去好几天,堆在边上的甘蔗肯定会坏掉。以前厂里都习惯了,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什么事都是拖着办,能办好就办好,办不好就一直拖着。但褚时健亲自钻到刚熄火不久炉温还很高的锅炉里,几分钟后浑身大汗头发烧焦的出来,锅炉被修好了,因为他之前刚刚和技术人员一起改造过一个旧锅炉,弄懂了锅炉的内部结构。

  还有一次修烟囱,厂里派了两批人去昆明都买不到耐火砖,褚时健亲自去,耐火砖厂的人不耐烦的说你们的人来过了,我们没有砖,但褚时健发现耐火砖厂里还有一些废品砖,就用极低的价格买来,正常的锅炉烟囱砖缝是2毫米,这些废品砖砖缝会到3毫米,但由于褚时健熟悉锅炉,认为砌的时候用点心,不会影响效果,这个烟囱砌好后,一直用了30多年。

  褚时健十分重视工人的生活,因为那时大家工资都很低,也不让发奖金,褚时健只能把福利搞好,他抓住毛泽东发表的“五七指示”的机会,成立副业组,将河滩土地深挖改造,把厂里猪圈的粪肥施到地里,菜不仅长得水灵,而且产量很大,外面3角钱一斤都买不到的菜,厂里3分钱卖给大家。过去糖厂也喂几头猪,但那个时候人都吃不饱,没粮食给猪吃,猪也长不肥,褚时健一养就300头——他发现熬红糖时漂在糖汁上有一层杂质,因为有很多渣会影响口感,这些杂质都会被丢掉,但这些渣里面是有糖分和营养的,褚时健叫工人把这些渣留着;又用甘蔗酿的酒,换了细米糠,把糖渣和细米糠拌了给猪吃,对猪而言,这就是米饭上撒白糖呀,爱吃极了,300头猪,每只都能长到两三百斤,糖厂每周都杀一头猪,只要5毛钱,就能用浇菜用的大铝瓢打上满满一瓢肉回去,那时北京上海的市民都没这待遇。工人们都不爱自己做饭了,都到食堂去买。

  褚时健在糖厂做副厂长工作了16年,利润年年增加。彼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大家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而且造反派还分成两派,互相斗来斗去,谁赢了谁就上台当家。但褚时健从来不混日子,无论是将榨糖的工艺精益求精,还是利用一切政策缝隙改善工人生活,他都有一个手艺人心态,总觉得国家给个平台让他做,怎么都得把它做好,不然心里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

  烟草大师

  1979年褚时健彻底平反时,已经51岁了。玉溪地委给了褚时健两个职位,一个是塔甸煤矿,一个是玉溪卷烟厂。一开始褚时健想去塔甸煤矿,因为煤矿在大山里,可以打猎,还可以上山拾菌子,而玉溪卷烟厂是文革中出名的武斗比较厉害的地方,人事关系非常复杂,褚时健视为畏途。但是马静芬坚持反对再到山里,因为她想儿子褚一斌去大点的地方受教育,于是褚时健最终决定去玉溪卷烟厂当厂长。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玉溪卷烟厂那时机构臃肿,生产力低下,生产的红梅、红塔山等品牌都是云南的中下等烟,年产量低,而且大部分还积压在库房,因为香烟质量不佳,烟丝质量差,长短不一,烟梗较多,烟叶成熟度不够,缺乏烟叶固有的香气。一包烟很多只有十八九根,一条烟有时只装了9盒,卷烟用的纸张薄、脆,轻轻一按就裂开,包装箱也是又薄又差。玉溪卷烟厂的工人也处于消极状态,车间里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干活,其他人要么围观闲聊,要么就打盹儿,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越卖力生产越积压。烟厂工人收入,只有其他厂的一半,男工人很难找对象。褚时健总结,那时玉溪卷烟厂的车间是跑、冒、滴、漏,员工是软、散、懒。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底定江山的三板斧是:第一步,通过1979年国营企业统一调薪的机会,按照生产成绩,把重要生产部门的职工的工资上调了,这期间他扛住了职工们一次次的堵门、吵闹,最终的方案让大家服气;第二步,又是修锅炉,车间维修工说要修40天,褚时健亲自上阵带着大家修,连续奋战三天,居然把锅炉修好了;褚时健一再说的一个观点是,一个工厂领导,业务一定要好。如果不懂技术,不了解工艺特点,即使能力再强,也只会盲目指挥。第三步,在地委党委的支持下,调走了对权力非常在意但对生产毫无兴趣的党委书记,并对领导班子做了大调整,确定了褚时健的最终决定权。

  关心员工,懂专业,事权集中,这是褚时健一切的开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褚时健开始改造玉溪卷烟厂。他先是一次次的找省轻工业厅领导,要求贷款261万买英国先进的烟支卷接机MK9-5,然后再通过算经济账说服厂里的领导班子愿意贷款买机器,MK9-5买来后又做了50多次小改进,每次都成功,让玉溪卷烟厂的技术提升了好几个台阶,MK9-5买来后两个多月全部投资就收回了。

  褚时健还推出了“单箱卷烟工资含量包干”政策,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很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上来了,从“上班要人喊,出工不出活”变成“早来晚走,争分夺秒”。1982年上缴利税达到1.824亿元,这是玉溪卷烟厂前所未有的成绩。

  1984年,云南省计委和轻工业厅开了一个会,会议主题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善云南国企技术落后现状,所需外汇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褚时健争取到了1000万美元的额度,后来由于其他卷烟厂害怕风险不敢多要贷款,又空出了1300万美元的额度,褚时健和总工程师李振国,就在会场边上的饭馆里,用筷子蘸着碗里的米汤,在桌子上算账,如何追加贷款如何还账,写了一桌子,觉得靠谱后回到会场,告诉领导他们要2300美元的额度。由于这要求太过逆天,计委领导迟迟没有同意,最后经过褚时健的四个月时间的反复争取,最终云南省把全省的外汇2300万美元集中起来,全数交给玉溪卷烟厂,从英国、意大利、日本引进了45台卷接、卷包、制丝生产设备。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虽然有了国内所有烟厂里最豪华的设备阵容,但是褚时健更重视烟草的质量,他认为是“三分设备,七分原料”。褚时健请了美国烟草专家考察当时玉溪地区的烟叶种植,美国专家觉得云南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烟叶生长,但是有三大缺点,第一,烟叶成熟度不够就收割了;第二,肥料结构错误且营养不足;第三,种植密度太大,光照不足。

  褚时健一向认为,烟田是烟厂的第一车间,于是他去美国烟叶种植大州北卡罗来纳州考察。褚时健能在烟田边上一待一天,把能想到的问题问个遍,他发现美国烟农在种植期间会定期监测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微量元素和施肥。他还发现当地所有烟农都有一本详细记录烟草种植方式的小册子,具体到种植烟草的株距行距,每月根据温度不同的浇水量,收割时候的各种指数等等,褚时健如获至宝。

  回到国内后,褚时健根据从美国学到的烟农种植手册为范本,请了科委和农科所的专家制定了“十条规范”,最后这个规范扩展到了二十多条,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比例、生长期等,每个环节事无巨细的作出规定。土地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能诚心回报诚心的事物,很快玉溪卷烟厂2000多亩烟草试验田获得巨大成功。

  玉溪卷烟厂动用大量资金改造土地,改善种植环境,给烟农较高的补贴,先进的烟草种植经验被迅速推广,农民们开始把株距行距拉开后,烟叶长的竟然比以前大了两三倍,农民也开始根据云南的泥土成分,多施氮、磷、钾肥。本来大家都是在8月份收割烟叶,现在等到9、10月份才收割,大家发现直到这时烟叶才有更醇厚的香味。一举解决了当初美国专家所说的三大缺点。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褚时健对好烟叶有一种迷恋,有次他看到路边有一片烟田,因为长势喜人,就让司机停车下来看,而且后来每次路过都去看。当时国内烟叶的标准是要金黄、平滑、像绸缎,长斑点的就被认为是有问题的烟叶,但褚时健从美国人那里听到,好的烟叶足够成熟就该长老年斑,摸上去要有点硌手,但弹性还得有,他通过对这片烟田生长的跟踪,发现还是美国人说得对。褚时健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把烟叶种植质量追上了他心目中的旗帜:美国。

  烟叶需要有一个3年的自然醇化过程,褚时健1985年开始种的好烟叶,1987年开始爆发巨大能量,优中择优的烟叶,世界一流的设备,有效的劳动管理,让玉溪卷烟厂营业额、利税、利润等硬指标成为中国行业第一,红塔山成为全国畅销名烟,超过了红中华,成为当时香烟首选品牌。1995年,玉溪卷烟厂利税达到228亿元,甚至超过当时很多贫困省一年的利税额。

  褚时健说,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的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无论做哪一行,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不过硬,单靠宣传或者优惠,人家上一回当,第二回第三回就肯定不上了。烟叶的质量,决定了卷烟的质量,农作物这个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你尊重它的生长规律,按规律办事,认真对待,一定会有好回报。

  飞来横祸

  1994年底,贵州省委书记刘正威的夫人阎建宏,由于收受巨额贿赂被审查,查出其利用职权拿了1000件红塔山香烟批条(1件50条,1条出厂价55元,市场上能卖100多元),转卖分了40万的事。于是1995年初,国家审计局到玉溪卷烟厂深度查账。3月,河南三门峡烟草公司林正志案发,他曾用几盆昂贵的五针松盆景和玉溪卷烟厂换了一些烟,这都是当时政策法规不允许的,牵涉到了褚时健妻弟和妻妹,5月份这两位褚时健的亲戚被带走,舅舅阿姨出了事,牵涉到了外甥女褚映群,于是8月份她也被带走,9月份,作为玉溪卷烟厂绿化科长的马静芬也被警方带走。

  褚时健儿子褚一斌流落异国他乡,几次想回来共赴家难,但身边的朋友们都坚决不让他回国,这可能是对的,因为12月,他姐姐褚映群在看守所自杀,去世的时候只有39岁。褚时健在云南省委副书记令狐安家里听到这个消息时,痛哭失声,这是他成人后第一次在人前失控。但组织上依然让褚时健在岗位上工作,还让他担任了红塔集团的董事长。

  褚时健人前坚强,人后凄惶,1996年中秋节,褚时健妻子马静芬已经被带走一年,律师马军去探望褚时健,看到褚时健独自一个人半躺在床上,卧室里的电视开着,但他显然没看,也没睡着,看到此情此景马律师都快哭了。调查组对褚时健的调查是漫长的,有一次他们去一个烟田种植村,询问一些关于褚时健的问题,道别时村主任说,“同志,本来你们这么远来应该请你们吃饭,但你们今天这个意图,我们就不想请了,褚厂长是个好人,你们莫整他。”

  1996年12月,褚时健被监视居住。1997年6月,褚时健被移送司法机关。被起诉的罪名是贪污罪和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贪污罪的原因是褚时健和几个厂领导从小金库里分了300多万美元,自己拿了174万美元,这还是褚时健自己主动说的,后来算自首。褚时健供述的原话是“当时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我就要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么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罗以军(红塔集团总会计师)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是几个港商朋友曾去褚时健家拜访,看到实在寒酸,就送了他400多万,褚时健觉得自己和这几个人没有输送过什么利益,算是朋友间的来往,就收了这笔钱。褚时健做了17年的烟草事业,实现利税991亿,但他17年领的工资一共不到80万,每年平均4.7万。

  1999年1月,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当然希望判刑能少一点,但不愿意乱说话,“不减就不减了,咋个说我不能冤枉人”,检查机关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线索,因为从他手上拿过香烟批条的“各路神仙”可能不少,但70多岁的褚时健放弃上诉,开始服刑,他仍是好汉一条,跟来看望自己的老家矣则村村主任说“搁球不住”,意思是我心里才不放这些事情。

  褚时健被安排做监狱的图书室管理员,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监狱因为褚时健在很是兴旺,好人缘不会因为人走茶凉,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来看他,除了带烟带水果,还给钱,褚时健随手就放在书架上,后来出狱时把这些钱拢了拢,居然有近100万。

  1999年褚时健被判刑后,妻子马静芬被放回家。因为指控她的罪名“投机倒把”,在新的刑法里面已经没有了,她被关了4年,最后不了了之。2001年,因为在狱中表现不错,褚时健被减刑为17年,因为糖尿病已经非常严重,同年被保外就医。2003年,褚时健再次被减刑,2004年,获准假释。当时舆论有些非议,褚时健说,他的减刑和保外就医都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的,按照有些人的说法,他这种情况不能保外就医,“这种说法,就有点打落水狗了。”

  褚时健不想混吃等死,想找点事做,一开始想种百合花,还想过卖云南米线,后来都放弃,因为在糖厂种过甘蔗,在烟厂种过烟叶,褚时健对土地有亲切感,也有足够的自信,于是就想种橙子。这个想法也建立在缜密的分析上,因为褚时健觉得云南的土地除了能种烟草,还适合种水果。冬天又没有什么时令水果,只有柑橘类水果,而且橙子在柑橘类水果中价格较高,储存的时间也较长。

  2001年出狱不久,褚时健在新平县水塘镇硬梁寨子,从一个频临破产的国营农场手中,租了1500亩山地,一年租金28万,租了30年,租金800多万,褚时健夫妇只有300万,其他500万还是从朋友那里借的。这片土地离褚时健玉溪的家有200多公里,开到山脚要开两个多小时车,然后还要在山地上再颠簸40多分钟才能到。

  75岁。贫瘠的山地。高负债。重度糖尿病。种植果园经验为零。褚时健开始他新的创业。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褚橙诞生

  褚时健请搞建筑的朋友帮忙,用挖土机直接把山地改为台地,然后定点中挖、深挖,然后再人工改地,施放底肥,改变板结的土地结构。水果水果,重要的是水,褚时健花了138万,架设两条引水管,从19公里外的南恩瀑布引来森林清冽之水,可以每周给果树浇一次水。据黄铁鹰团队调查,可以满足如此灌溉频率的果园,全国只此一家。另外,褚时健还从附近的棉花河引水,把引水管附近的鱼塘扫荡般的全部承包下来,变成蓄水池,在丰水期的时候把鱼塘灌满,因为只有极大量的储水,果园的灌溉才能到到保证。这些水利设施,投入的资金达到1850万。褚时健写了一大堆借条,不少人都不愿意要,说要不是当年你帮我,我们也没有这个钱,褚时健坚持写,说帮你们是一回事,钱肯定是要还。

  有田有水之后,就是树苗,褚时健买了24万棵“2号冰糖橙”果树,这是地道的中国橙树,甜度并不太高,但是极富果香。树苗种下后,来年春天开始施肥,是早已准备沤好的鸡粪肥。有人曾看到过褚时健买鸡粪,别人都是直接拎着鸡场提供的袋子过秤,只有褚时健是把鸡粪倒出来,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有多少水分,有没有掺锯末,因为他眼睛不好,还要凑到眼前看——请注意,不是肯德基鸡腿,那是很臭很臭的鸡粪啊。

  褚时健说,我们的商业秘密就在肥料里。2003年之后,褚时健在肥料里面加了糖泥和草炭。2005年之后,加入了烟梗,这个是褚时健的独创,因为他知道烟梗的有机质含量很高,特别是钾的含量高达7%(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现在的收获,一定是因为以前有积累,否则褚时健哪有突然就想到用烟梗的?)

  一棵树由于每年要施有机肥15公斤,果树的营养提高,土壤也开始肥沃起来。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褚时健厉害之处在于,他从来没有学过柑橘种植技术。但是经过看书,不断在果园里仔细观察以及在现场向作业长和农户们不断的提问,仅仅两三年,他掌握的柑橘种植技术已经不亚于一些从事十几年种植的专业户。比如褚时健认为,橙子的口感不能太甜,太甜就吃不了几个,但又不能太清淡,不然就没有吃的想法。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1最适合中国人的习惯(就是微信上所说的成功的甘甜和背后付出代价的酸楚)。2005年,褚时健发现橙子的口感比较清淡,通过看书,和一些农业种植专家探讨,认为橙子的口感问题,最终要靠肥料结构的调整,最后他发现是磷钾肥少了,因为传统的橙树以氮肥为主,施了磷钾肥后,果树的生长开花和之前有明显不同,2006年,橙子的口感就香甜了很多。

  褚时健还是一个很懂“舍得”的人。他2003年种下的橙树,每亩地按照传统种了146棵树,但橙子的产量并不高,到了2006年,每棵树才长三四公斤果子,78岁的褚时健,再次拿出学习的能力和勇气,研究农业科学书籍,请教柑橘种植专家,上到中科院院士,下到云南本地有名的终成专家和能手,都曾被他请到果园请教过。

  最后褚时健认为,单棵果树产量不高是树种的过密了,于是开始砍伐果树,农民们心痛,因为再长几年就成大果树了。但褚时健还是坚持要砍,上百年来,橙树果园都是一亩地140多棵,只有到了褚时健这里,一直砍到每亩地只剩下80棵。

  几年后,果树的结果量大幅度增加,每棵树的挂果量达到40-50公斤,每亩地4-5吨,突破了国际水平。这已经是在种植烟叶之后,褚时健第二次突破国际水平了。而且果树少了,农户在每棵树上投入的精力也大了,橙子质量也提高了。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褚时健很重视数字化管理,用细到不能再细的条文约束农户们必须往工厂化管理的方向上走。比如每棵树打多少克药,施多少克肥,边上的杂草长到几厘米以上必须清除干净,施肥沟长宽深各几厘米等等。褚时健说我必须比农民还要掌握的仔细,我如果说不出个一二三,就指挥不动他们。哪一行都是一样,你要做管理工作,首先生产业务就要熟悉,不然话说出来都不对路。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举个例子,褚橙果园一年四季都在剪枝控梢,因为一棵修剪得当的橙树寿命超过50年,毫不修剪的可能10年也活不了。褚时健通过年复一年的看书学习,不断下手剪枝,比较在橙子生长不同时期剪枝的效果,最终他的剪梢技术甚至超过了一些专家。褚时健对一年四季的剪枝法有不同规定,而且全部数目化管理,比如在控梢的指导手册中,说嫩梢在10厘米之内必须控除干净。果园打工的农户非常佩服褚时健,说老板干哪行爱哪行,我们农村里这个年纪根本不会做什么的。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褚时健极大地改变了这些农户的命运,一个农户家庭负责2000多棵橙树,年收入最低五六万,最高接近十万,果园里的水、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是果园统一购买,而且有配备齐全的房子,甚至还有公司给的菜地,吃菜吃鸡吃蛋都不花钱,就买点大米和油就能生活了。农民们说,外面没有像他一样讲信用的老板,从来不会拖欠钱。

  褚时健不喜欢在公司设太多人,农户和管理技术人员比例大致是10:1,褚时健认为,公司里人多了,事情就少了,人会懒,但农业是个勤行,人一旦懒,会影响很多事情。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形成公司的向心力,这是褚时健每个时期经营企业的明显特点。属下对他心服口服,因此无不对工作全力以赴。“现在我们30多岁,跟他学,做人做事都学,以后做什么事情,按他的态度去做,至少不会饿肚子。”

  当然不会饿肚子。2014年褚橙9000吨,营业额达到1.012亿元,而利润达到了令人咂舌的50%。2015年则是13000吨。褚橙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万亩,其中成熟已经挂果的3200亩。远期规划褚橙会到3万亩,2020年,褚橙的产量能达到6万吨,想想看,利润会是多少?土里自有黄金,这才叫供给侧改革。

  褚时健无论在哪个行业,总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处,看到这个行业的症结所在。褚时健看的各种各样的农业科学书籍,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普及用书,但他消化后,再和实践紧密结合后吸收。褚时健说,总会有人说“学不会”,其实,只要你努力掌握实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会。

  21世纪以来,各种新经济模式、各种商业形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褚时健俯下身,从土地里面寻找财富和希望,永远把自己置身于生产第一线,始终做出好东西,始终执着于传统中国人精神,认真做事,注重生产,有劳有得,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精神实质让褚时健超越了时代的变迁,他在任何时代——解放前、文革、改革开放初期、互联网后发展时代——都取得了企业经营的成功。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王石曾经引述巴顿将军的话,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标志,不是要看他等到顶峰的高度,而是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但我觉得,褚时健身上的可贵之处,或者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强大的学习能力。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看到《褚时健传》,立刻想到了挑起太空火箭、电动车、太能能发电和高速列车四大尖端产业的革命的埃隆·马斯克,他以神奇的方式,一举完成了数十年来航太、汽车和能源产业未能达成的最大进展,靠的就是惊人的知识吸纳量和持续学习能力,这是他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令人畏惧的技能之一。褚时健也有这个本事,同时他和埃隆·马斯克一样,也是能罕见的能够重新思考一个产业,读懂消费者,并有执行力的人物。

  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发展越来越快的世界,一切都在急速改变,我们这辈子,可能需要变换好几种行业身份,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东西,可能根本用不了太长时间。我们的多年职场积累,可能一夜之间就会没有用。

  我们根本不要想象,自己可以在一个公司干到退休,甚至我们可能不会在一个行业里干到退休。我们可能再也不能拥有一种东西,叫做“稳定”,种种改变,可能都会以挫折、以被抛弃、以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形式纷至沓来,怎么办呢?

  中国最牛的企业家褚时健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

  在黄铁鹰采访的时候,总是听到别人提起褚时健的“认真”。褚时健也一直跟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莫哄人,也莫哄自己,帮你的人就会很多,你要做的事情也就顺利了。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做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宋家泰:祝我们91岁时,勇猛精

  在周桦十几年采访企业家的经历里,褚时健是最健谈、思维最敏捷的人。有问必答,不假思索,立即回答。快90岁的时候仍如此敏捷,令人赞叹,在《褚时健传》最后结尾,作者周桦写到“褚时健历经80多年岁月沧桑,世事流转,他依然像一个勇士般直面生活和事业带给自己的各种问题,大多数老人在他这个年龄,似乎都已经雌雄同体,仿佛人在幼时一样模糊性别,但褚时健丝毫没有这种迹象,他依然阳刚十足,当他拿起一个打火机点好自己的烟,放下打火机的那一刻,他习惯的动作是啪的一下把打火机迅速推向桌子的另一边,动作迅猛犹如后生,实际上,出生于1927年的他,已经89岁。”

  最后,祝我们89岁的时候,也这么勇猛精进!

来源:宋家泰读书圈

作者:宋家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