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地产“捡漏”机会浮现,戚金兴连番出手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程孟瑶 7.7w阅读 2021-11-03 20:13

  文/乐居财经 程孟瑶

  “不买地吃什么?这是原材料,每一个月都得买很多地才能活着。”孙宏斌一向在拿地方面很敢花钱。

  不过,当地产进入薄利时代,硬着头皮拿地不再是房企扩张的唯一“财富密码”,追求财务稳健成为务实之举。以“买买买”闻名的融创中国(01918.HK),也在通过“卖卖卖”来平衡资金和利润。

  11月1日,杭州龙头房企滨江集团(002244.SZ)公告称,将以6.38亿元分别收回杭州滨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滨泰投资)50%股权,杭州滨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滨科)49%股权,并向杭州融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融跃)提供10.35亿元的股东借款本息,总斥资达16.73亿元。

  此次交易的卖方为融创中国,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完全退出,滨江集团持有滨泰投资100%的股权,并通过滨泰投资持有杭州滨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滨融公司)100%股权。滨融公司为杭政储出(2019)12号住宅地块的开发主体。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还获得杭州滨科100%股权,并通过杭州滨科持有杭州滨来置业有限公司(简称:滨来置业)100%股权。滨来置业为杭政储出(2020)35号商住地开发主体。

  正中滨江“下怀”

  拿地信息显示,滨江集团分别在2019年、2020年摘得上述两宗地块,合计耗资113.8亿元。2020年1月,滨江集团引入融创中国参与(2019)12号地块开发,2020年9月引入融创中国参与(2020)35号地块开发。 

  滨泰投资旗下的项目为融创滨江杭源御潮府,此前融创中国旗下公司持有该项目50%股权,收购之后全部由滨江集团持有。

  另外,(2020)35号地块是滨江集团在2020年6月16日以61.85亿元竞得,此前融创中国旗下公司持有该项目49%的股权,今年6月17日,滨江集团为滨来置业40亿元融资,提供了20.4亿元的融资担保。此次收购之后全部由滨江集团持有。

  从区位上来说,这两宗地块均处于上城始版桥未来社区范围内,根据规划始版桥未来社区将在2022年前面世。

  实际上,滨江和融创算是“老搭档”了。据乐居财经统计,从2012年11月首次进入杭州,截止目前融创中国在杭州有20多个可售和待售的项目。在杭州,融创中国与滨江集团合作有壹号院、滨融府、始版桥未来社区等项目。

  此次,融创将项目变现回笼资金,可以说是戚金兴“拉”了孙宏斌一把,也可以说是正中滨江“下怀”。

  据公开数据,今年前三季滨江集团在浙江省内拿地建面224.4万㎡,这一规模已经逼近2019年(229万㎡)、2020年(231万㎡)的全年水平。其布局重心也从金华、台州慢慢扩充至浙江11个地级市,完成了浙江全省覆盖。

  加速拿地与省内布局,巩固大本营,滨江集团实现了销售规模的稳健增长。2021年前9个月,滨江集团在省内销售额为1099.9亿元,是2019全年销售额的1.7倍,是2020全年销售额的1.2倍。

  融创的“置换”

  据悉,融创是浙江参与建设未来社区项目最多的房企之一,投资的项目包括了杭州钱塘云帆社区、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杭州富阳杭黄社区、温州龙湾富春社区等。2021年上半年,杭州一城给融创中国贡献了超200亿元的销售额。

  在转让杭州这两个项目的股权之前,融创刚刚从贝壳赚走了24个小目标。今年6月1日到10月28日期间,融创中国累计出售了贝壳5591.7万股,换取了一笔5.54亿美元的现金。据披露,从投资贝壳起到出售股票,融创实际获得了约24.3亿元利润(税前)。

  融创中国2020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持有贝壳股票,让融创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19年度的141.9亿元增加56亿元至2020年度的197.9亿元。此时选择出售贝壳的股票,也让市场将目光转向融创自身资金上。

  2021年上半年,融创中国在营收规模和净利润方面双双创造了新纪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8.2亿元,同比上升23.9%;归母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上升9.4%。

  截止上半年末,融创中国有息负债合计3034亿,其中短期借款909.62亿元,长期借款2125亿。而其现金余额由2020年底的1326.5亿元减少至约1231.9亿元,其中非受限制现金由2020年底的约人民币987.1亿元增加至1010.99亿元。

  上半年,融创中国在多个核心城市补充优质土储,新增土地货值1837.4亿元,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010.4万平方米,新增土地价值981.5亿元。

  对于融创中国来说,选择主动退出一些项目,可以更好的补充现金流。截至9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618.2亿元,同比增长21%。

相关标签:

地产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