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刘治颖 2月28日,据港交所披露,米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高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广发融资(香港)为独家保荐人,所处行业为钾肥行业。
米高集团表示,中国农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因此对钾肥需求日益增加。氯化钾是中国最常用的钾肥,可用于种植多种作物。由于中国钾资源有限,每年对氯化钾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外进口弥补。2021年中国按氯化钾销量计的市场规模达到15.23百万吨,占钾肥总销量的74.3%。2021年硫酸钾及硝酸钾的销量分别达到4.40百万吨及0.87百万吨。
展望未来,预测按钾肥销量计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氯化钾销量由2022年的15.41百万吨增至2026年的16.78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1%。硫酸钾的施用显示了对土壤结构的有利影响,并提高了作物耐旱、抗病及抗虫害的性能。硫酸钾亦是烟草和果树等氯敏感作物的首选钾肥。硫酸钾及硝酸钾的水溶性亦较高,因而可通过灌溉系统施用于土壤或作为叶面喷肥。到2026年,硫酸钾及硝酸钾的销量将分别达到5.01百万吨及0.96百万吨,2022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1%及2.6%。这一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钾硷储量供应有限,约50%氯化钾总销量来自外国
由于国内钾硷储量供应有限,进口氯化钾对中国钾肥市场颇为重要。于2021年,中国氯化钾总销量约50%来自外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氯化钾进口量由2017年的7,533千吨增加至2021年的7,566千吨,略有波动。于2021年,俄罗斯、加拿大及白罗斯为中国三大氯化钾进口国,分别约占中国氯化钾进口总量的29.8%、27.4%及23.1%。受COVID-19疫情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导致2020年及2021年的氯化钾进口减少。预期中国氯化钾进口量将于未来数年保持稳定增长,到2026年将达约9,650千吨。
(2)钾肥施用率低,市场潜力大,支持性政府政策
于2017年至2021年,全球氮、磷及钾肥按销量计的比率由1:0.43:0.35逐步变为 1:0.44:0.36,及中国这一比率亦由2017年的1:0.41:0.30变为2021年的1:0.46:0.35。然而,中国的钾肥消耗量及施用水平仍低于许多发达国家。与氮肥及磷肥相比,钾肥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伤害较小,并在保持水分、抵抗极端天气及提高作物产量质量方面显示出优势。随着钾肥的优势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钾肥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快、 最具潜力的化肥类别之一。
中国政府对钾肥行业发展作出了多项战略性支持,并积极鼓励兴建海外钾肥生产基地。此外,政府就钾肥进口建立共同协商机制,以控制进口价及促进钾肥消费。于2020年,钾肥首次纳入国家化肥商业储备范围。该政策对保障国内钾肥供应、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政府将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创新型环保化肥生产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根据「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政府将透过专项资金促进化肥生产商提高其技术创新的能力。
(3)海运进口大合同成为国产钾肥价格风向标,经济制裁影响氯化钾价格
中国海运进口氯化钾价格遵循中国国有企业商团与海外氯化钾生产商每年于年度总合同商定的海运进口大合同价格。由于中国有一半的氯化钾仍依赖进口,故海运进口大合同价格已成为中国国产钾肥价格的风向标。中国陆运氯化钾进口价格遵循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组织的一批持牌跨境贸易公司与俄罗斯及白罗斯的主要氯化钾生产商及供应商协商的进口价。陆运进口价一般参考海运进口大合同价格及氯化钾的国际市场价格而釐定。
经济制裁以及地区冲突是影响全球氯化钾价格的另外两个因素。于2021年,美国、英国及欧盟相继对白罗斯实施制裁,涉及部分钾肥出口产品,可能影响全球钾肥的供应平衡。部分依赖白罗斯进口氯化钾的公司可能会将目标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氯化钾供应商。于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紧张升级,乌克兰政府决定于2022年3月12日暂时禁止出口各类化肥。同时,为反制西方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政府于2022年3月10日宣布暂时中止向不友好国家出口化肥。预计俄乌冲突将对全球氯化钾供应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受钾肥市场进入淡季、钾肥价格相对高位、能源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钾肥市场需求逐步下降,进而带动钾肥价格从高位回落。预计于2023年,硫酸钾的海运进口大合同价格将低于去年,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关标签:
IPO研究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