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年报:数字化转型将成重要方向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证券之星 5.9w阅读 2023-03-24 18:38

3月23日晚间,中国移动公布了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9372.59亿元,同比增加10.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120.58亿元,同比增长 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4.59亿元,同比增加8.2%。扣非净利1154.29亿元,同比增长7.5%。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后一个公布年报的公司,此前联通和电信已分别公布年度报表,下表反映了三大运营商的基本业绩数据。


从去年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移动无论是从营收总额还是归母净利角度,仍是三大运营商的绝对龙头,而增速方面中国移动也在三大运营商中排名首位。

5G业务龙头,资本开支下降有望释放利润

事实上,除了营收利润数据中国移动也保持了5G用户数量的领先。6.39亿,甚至领先于中国联通的2.2亿和中国电信的2.78亿之和。

公司在5G时代的领先,得益于公司在5G时代的持续布局,年报显示,中国移动5G网络覆盖城市和县区新增240个,建成60多万个基站,占全球70%以上,在实际使用时,许多用户也反映移动网速“似乎好像稳定一点”。

这一感觉,是有专业数据支持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移动网络质量监测报告(第2期)》显示,从运营商情况看,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5G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分别为353.31Mbps、341.06Mbps、309.42Mbps,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当中排名首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如今,随着移动的5G网络基站逐渐落地建成,2022年,中国移动的在建工程同比仅缓慢增长。未来随着5G基站完成率的进一步提高,预计移动的相关资本开支将进一步下降,高额的营收有望释放出更多的利润。


此外,资本开支的下降,也将有助于移动的负债率下降。2022年,移动的负债率为33.4%,相较于2021年的34.94%,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云业务贡献增量 总市值或挑战茅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移动的年报公布后,公司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收入规模超万亿,我想,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董事长这番话,一方面是基于公司运营商业务贡献的稳定营收,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新业务带来的增量使然。

尽管主要营收来源仍为移动互联网服务和宽带等传统业务,但移动云、数字经济带来的增量同样不可忽视。2022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2,076亿元,同比增长30.3%。特别是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截至2022年12月底,签约云大单超6,200个,拉动收入超225亿元。

事实上,移动早已不是广大用户心中单纯收取宽带费和手机通话费的公司了。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家庭、超高清视频等多个领域,中国移动都已涉及,特别是超高清视频等领域还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这背后,是中国移动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研发投入方面,移动有着较为不错的增长,2022年与2021年相比,同比增长15.14%。这表明移动对于新业务,有着较多的布局,而这些新业务,则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业务上。数百亿仍在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为移动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或许正是市场看中了公司数字业务巨大的潜力,中国移动虽在上市时股价持续徘徊在发行价附近,但随后一路震荡上行。股价一度上涨至102.72亿元每股,市值与A股多年来的股王贵州茅台差距不到1000亿,直逼贵州茅台。


不过,在不到一个涨停板就能超过贵州茅台的时候,“茅台魔咒”却再次出现,3月20日,中国移动大幅下跌9%,市值也重新跌回2万亿以下。

然而,两个公司的A股股王之争,长期来看更多地取决于中国移动在数字经济市场,究竟能够占据多大地市场空间。贵州茅台的增长,相对来说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会比较稳定的。既不会有大的惊喜,也很难有惊吓。而中国移动如果可以在移动云、数字经济等整体快速发展的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从传统运营商转型为一个科技型公司,叠加市场、政策的风口,是有望超越甚至长期超越贵州茅台的。

在年报后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构筑了算力网络,一定会在AI算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NLP、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各方面的能力,去年已经有了30多亿元的变现”未来,中国移动如董事长所言,实现数字相关业务的快速拓展。从而实现对贵州茅台的市值超越,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证券之星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