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非货币类ETF合计成交2096.23亿元,其中有42只ETF成交额破10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短融ETF、上证公司债ETF、政金债券ETF成交额居市场前列,分别达135.15亿、130.19亿、98.58亿。行业主题类ETF仅1只:港股创新药ETF。
截至今日收盘,港股通50ETF、恒生港股通ETF、基准国债ETF换手率居市场前列,分别达1067.75%、626.30%、362.76%。宽基类ETF共计4只,分别是港股通50ETF、港股通ETF、标普500ETF、港股通100ETF。行业主题类ETF共计2只,分别是港股通100ETF、港股通ETF。
短融ETF(511360.SH)最新份额规模达4.37亿。该产品紧密跟踪中证短融指数,中证短融指数从银行间市场上市的债券中,选取投资级短融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相应评级短融的整体表现。
该ETF全天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增长20.90%,明显放量。该ETF近5日日均成交额为137.94亿,近20日日均成交额123.49亿,近期明显放量。该ETF当日换手率较前交易日增长23.74%。该ETF近5日和近20日日均换手率分别为27.86%、25.49%,近期明显活跃。该ETF今日上涨0.02%,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0.02%、上涨0.11%。
上证公司债ETF(511070.SH)最新份额规模达2.14亿。该产品紧密跟踪沪做市公司债指数,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分别选取符合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规则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流动性较好债券的整体表现。
该ETF近5日日均成交额为135.60亿,近20日日均成交额111.83亿,近期明显放量。该ETF今日下跌0.03%,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下跌0.07%、上涨0.47%。
港股通100ETF(159788.SZ)最新份额规模达1.00亿。该产品紧密跟踪港股通中国100指数,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10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指数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建设银行、美团-W、工商银行、中国移动、比亚迪股份、中国银行、中国平安等公司。
该ETF全天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增长8127.12%,明显放量。该ETF近5日日均成交额为816.93万,近20日日均成交额750.91万,近期明显放量。该ETF当日换手率较前交易日增长7410.42%。该ETF近5日和近20日日均换手率分别为6.26%、5.83%,近期明显活跃。该ETF今日上涨1.76%,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3.00%、上涨5.42%。
截至今日收盘,沪深300ETF中金、港股通50ETF、港股通100ETF振幅居市场前列,分别达9.54%、8.69%、8.13%。
宽基类ETF共计5只,分别是沪深300ETF中金、港股通50ETF、港股通ETF、BOCI创业板ETF、港股通100ETF。
行业主题类ETF共计4只,分别是港股通100ETF、创新药ETF富国、港股通ETF、港股通创新药ETF。
沪深300ETF中金(510320.SH)最新份额规模达4.66亿。该产品紧密跟踪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由沪深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发布,以反映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长江电力、美的集团、紫金矿业、比亚迪、东方财富等公司。
该ETF当日振幅较上一交易日增长567.30%。该ETF今日上涨0.19%,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2.14%、上涨2.85%。
港股通100ETF(159788.SZ)最新份额规模达1.00亿。该产品紧密跟踪港股通中国100指数,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10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指数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建设银行、美团-W、工商银行、中国移动、比亚迪股份、中国银行、中国平安等公司。
该ETF当日振幅较上一交易日增长649.59%。该ETF今日上涨1.76%,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3.00%、上涨5.42%。
创新药ETF富国(159748.SZ)最新份额规模达5.46亿。该产品紧密跟踪SHS创新药指数,布局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权重股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等公司。
该ETF当日振幅较上一交易日增长495.59%。该ETF今日上涨5.88%,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上涨0.44%、上涨3.50%。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