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全行业!我乐家居头部大商张晓峰如何登顶华北第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0.5w阅读 2025-07-02 15:35

在石家庄定制家居圈,我乐家居张晓峰的名字就像一面旗帜——从2014年开出第一家我乐家居门店,到如今手握5家门店、年销售额登顶当地第一,他用12年时间把我乐家居做成了本地市场的“高端定制首选”。当同行还在为客流枯竭发愁,他却在核心商圈逆势开出两家2000㎡旗舰店,客单价轻松破15万,开业仅半年营收近2000万,以碾压级数据成为华北地区当之无愧的“定制之王”。这个从千禧年就入行的老兵,究竟如何在红海市场杀出血路?他的故事,藏着家居经销商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

一、从“区域黑马”到“华北之王”:他用12年把门店开成“印钞机”

在石家庄怀特装饰城,张晓峰的两家2000㎡以上的我乐家居旗舰店永远客流不断。周末下午,当隔壁门店还在靠低价促销引流,他的店里却有客户为一套全屋高定爽快签下50万订单——这样的场景,每周都在重复上演。“我们单店年均营收超过1400万,第一家大店去年5月开业,到年底7个月不到就收了近2000万,整个石家庄市场,无论是进口高定还是本土品牌,没人能抢走我们的中高端客户。”聊起业绩,张晓峰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自信。

这份底气,源于他对“高端体验”的极致追求:从6米挑高的艺术序厅到沉浸式生活场景展厅,从一对一设计服务到VIP尊享定制体验,每个细节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这里卖的不是定制家具,而是理想生活的解决方案”。数据不会说谎:他的客户满意度高达97%,老带新转化率超过80%,客单价是本地同行的2.5倍,就连安装工人都能靠细节服务成为“客户点赞收割机”。“我们的安装师傅必须着装统一、清理现场,工具摆放都有标准化流程,客户说连安装过程都像在体验奢侈品服务。”

在张晓峰的商业版图里,5家门店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精准的战略布局:两家核心商圈大店主攻高端客群,三家社区店渗透改善型市场,形成“高定体验+全域覆盖”的立体矩阵。这种布局让他在2024年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实现业绩增长,成为华北地区唯一连续8年登顶的定制经销商。

二、加盟12年,他为何认定我乐家居是“天选之选”?

回溯2013年的加盟抉择,张晓峰坦言这是他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豪赌。当时的石家庄定制市场,低价竞争如火如荼,志邦、索菲亚等品牌靠性价比跑马圈地,而我乐家居还只是初露锋芒的“小众品牌”。“第一眼看到我乐家居的产品和店面设计,我就被震住了——那种国际品牌的腔调,在本地市场太稀缺了。”他回忆道,“高圆圆作为代言人,自带国民度和信任感,产品设计又洋气,完全踩中了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期待。”

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我乐家居的“反套路”价值观。“当时很多品牌靠压货冲业绩,区域经理天天催着打款,而我乐家居总部明确说‘不搞库存绑架’,创始人团队始终强调‘与经销商共赢’。”这种“不把经销商当韭菜”的真诚,让张晓峰看到了长期合作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乐家居超前的战略眼光——当同行还在中低端混战,我乐家居在2018年就提出“高端化”转型,持续投入研发打造差异化产品,300多项原创设计专利、先锋艺术家系列、奢侈品联名等,让张晓峰手中的产品永远“吊打”竞争对手。

“2015年我乐推出全屋定制时,很多经销商担心交付问题,我却看到了机会。”张晓峰说,“总部用一年时间打磨供应链,从生产物流到安装标准化,每个环节都帮我们铺好路。现在我们的交货周期比同行快20%,售后率不到3%,这种硬实力,才是经销商的‘定心丸’。”12年来,我乐家居每次战略升级都精准踩中市场节奏:从整体厨柜到全屋定制,从门墙软装到全屋高定,张晓峰跟着总部一步步从“卖板材”蜕变成“卖生活方式”,终端定价比行业均价高出40%,彻底摆脱价格战泥潭。

三、当同行收缩保命,他为何敢砸下两家2000㎡大店豪赌未来?

从2024年开始,当行业深陷“闭店潮”,张晓峰却做出惊人之举——在核心商圈连续开出两家超2000㎡的超级旗舰店,单店投入近300万。“很多人说我疯了,但我算过账:现在开新店,租金成本比高峰期更低,而总部的‘千城万店’高端渠道扩张计划也给了我不少支持,这是难得的抄底机会。”对于生意,他有着远超同行的认知高度:“曾经大家你追我赶,一个店的领先性最多只有1.5-2年,但是现在市场需求在收缩,同行脚步放缓、投资更加谨慎,而中高端客群依旧愿意为优质体验买单,这时候开大店,我能把竞争对手甩下至少3年。”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无比精准:第一家大店开业半年营收破2000万,客单价较普通门店提升60%,连设计师渠道带单率都提高了50%。“大店就像品牌的‘核武器’,它不仅是卖货的地方,更是建立高端认知的阵地。”张晓峰指着门店里的“华北精英生活场景”展区,嵌入式酒柜、智能灯光系统、户外装备收纳架,都经过总部国际设计团队的量身定制,“客户一进来就会想:‘能做出这种设计的品牌,差不了’,这就是大店的‘信任溢价’。”

谈及总部支持,张晓峰连用三个“超出预期”:“从选址时的商圈人流测算,到店面设计的个性化定制,再到开业后的运营培训,总部派了专门的团队对接。特别是总部开店设计水平非常国际化,为我们打造奢侈品级的门店体验,完全戳中本地客户对‘体面生活’的追求。”而来自客户源源不断的正向反馈,更给了他加码大店的信心:“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相当满意,他认为产品品质和设计对得起价格,所以愿意为高价买单。”

在张晓峰看来,开大店更是一场“团队升级战”:“大店需要更专业的设计团队、更精细的销售服务流程,比起同行的夫妻店模式,我们完全是企业化运营。现在我们的团队每年派去总部培训至少4次,这种投入,只有依托大店的高毛利才能支撑。”现在,他的第二家大店更引入“定制+家装”全案服务,自建施工团队,免去了被合作的装修公司榨取利润,进一步深化盈利空间。

四、张晓峰的商业哲学:赢在“长短板均衡”,胜在“细节死磕”

谈及创业成功之道,张晓峰反复提到两个关键词:“长短板均衡”和“细节制胜”。前者是他的战略选择——把门店体验、设计服务、交付品质做到极致,用不可复制的长板建立竞争壁垒。同时在经营管理上不能有明显短板或漏洞,比如他的团队从店长到设计师没有“短板”员工,再比如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他都安排专人专项负责,全面打透,不留缺漏;后者是他的执行逻辑——小到安装工人的工具摆放,大到门店动线的规划,每个环节都追求“客户体验的峰值”。“定制家居是重体验行业,客户愿意为高价买单,一定是因为你在某个点上打动了他,要么是设计让他眼前一亮,要么是服务让他觉得被尊重。”

这种哲学,贯穿在他经营的每个细节:

产品端:紧跟总部研发节奏,每年新款上市前,他都会带着团队去总部参与培训,把“门墙柜一体化”“激光雕刻工艺”等技术卖点转化成客户听得懂的“生活语言”;

团队端:追求“内求化发展”,设计师不断精进设计技巧和个人审美来符合高端客群需求;导购员要懂产品懂技术,更要懂客户追求的生活品位;安装师傅不仅要安装技术过硬,还要具备良好的素养;

营销端: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全域渗透,他自己带头做个人号,用“门店主理人”IP分享定制干货,一条“150㎡户型如何设计出200㎡质感”的视频,单条点击量超过50万,带来30+精准客资。

“很多人问我,现在市场这么难,为什么你的客户还愿意花高价买单?”张晓峰笑道,“因为我们让客户看到了‘贵的理由’——同样是定制,我们的设计有专利,工艺有标准,服务有细节,这些东西攒在一起,就是品牌的‘溢价底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总部20年来对‘设计驱动价值’的坚持。”

结语:张晓峰的成功,能否复制?

从创业入行到业绩登顶本地第一,张晓峰的故事看似传奇,实则是“选择+深耕”的必然。他的经历印证了一个真理:在定制家居行业,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盲目跟风的机会主义者,而是像他这样——

选对赛道:认准高端定制的长期价值,拒绝低价内卷;

跟对品牌:依托总部的产品力、研发力、赋能力,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终端竞争力;

做透细节:从门店体验到交付服务,每个环节都追求“超预期”,让客户形成“非你不可”的认知。

如今,随着我乐家居“千城万店”计划的推进,张晓峰的成功正在全国复制:总部提供从选址到运营的全链条支持,输出“石家庄大店模式”的成熟经验,让更多经销商有机会在核心商圈打造自己的“定制王国”。正如张晓峰所言:“这行没有捷径,如果你想在红海里突围,要么成为‘价格屠夫’,要么成为‘价值王者’。而我选择后者——因为只有跟着能让你赚‘聪明钱’的品牌,才能在周期震荡中稳坐钓鱼台。”

在定制家居的洗牌期,张晓峰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经销商的逆袭传奇,更是一场关于“价值坚守”的行业启示:当潮水退去,只有那些深耕产品、敬畏客户、与品牌共生共赢的人,才能站在浪潮之巅。这,或许就是家居经销商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