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奕和
作为“好房子”的元年,过去一年,地产行业从政策导向,到产品打造,让“好房子”成为行业普遍的共识。
而今年以来,关于“好房子”的行动,则已更多倒推到了土地端。各地的供地,从容积率的下降,到各项土地指标的平衡。“好地块”为“好房子”的推进,提供了最底层的物质基础。
这个层面上看,一个从土地供给,到政策导向,到产品落地,全面革新、提升品质的新居住时代,已然来临。
不过,相比产品已经领先进入一个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利空出清,仍在持续。最明显的一点,数据上看,绝大部分的地产开发商,业绩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呈现眼下房企经营的情况,乐居财经整理统计了截至7月31日已经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的A股房企数据。
结果显示,64家房企,累计实现净利润预亏损347.18亿元—470.51亿元。也就是说,平均下来,这些房企今年上半年每家亏了5.4个亿左右。
分情况看,上半年净利润正向盈利的房企23家,占比35.94%。实现净利润上限80.02亿元,净利润下限68.54亿元。
净利润最高的房企,是保利发展,为27.35亿元。其次,是滨江集团,为19.82亿元。两者也是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的A股房企中,唯一净利润达双位数的两家。
另外,城建发展净利润6.54亿元,排在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保利发展虽然上半年仍保持了较高的盈利,但同比去年,净利润也下降了63.15%。
与正向盈利的房企相比,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的房企则达到41家,占比达64.06%。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房企都在亏损。
这些房企,净利润亏损上限427.2亿元,净利润亏损下限539.05亿元。
当中,万科A上半年预计亏损100-120亿元,华夏幸福预计亏损55-75亿元,信达地产预计亏损35-39亿元。为预亏最多的三家房企。
金地集团、绿地控股、*ST金科、华侨城A、荣盛发展、首开股份、北辰实业、*ST中地也面临较大预亏,预计亏损均超过了10亿元。
究其原因,结转项目减少,营收、毛利率下降以及资产减值,仍成为房企盈利的拦路虎。
如万科在其业绩预告就表示,预亏主要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毛利率仍处低位;结合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升高,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信达地产也指出,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为:本期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交付规模减少,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降;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对外财务性投资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对部分项目计提减值准备。
不过,在市场仍处于低迷周期的大环境下,也有房企的业绩录得增长。如滨江集团,不仅净利润排在保利发展之后,同比去年预计最高增长70%。
另外几家排在交前的房企也获得不错的增长。当中,城建发展预计最高增长575.14%,中华企业预计最高增长261.93%,渝开发预计最高增长784%。
此外,天保基建、粤宏远A、深深房A三家房企,虽然盈利规模不大,但预计净利润最高增长均超过2000%。
对于部分房企业绩的增长,国金证券此前曾在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能够实现业绩预增或者扭亏的房企主要是因为:1、公司自身产品力强,能够确保市场规模及利润;2、公司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在财务上有较好的表现。
当然净利润下降幅度大的房企也不少。如,绿地控股、福星股份、信达地产、光明地产、*ST南置,预告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500%。*ST南置下降幅度更夸张地达到了18396.17%—25257.23%。
整体上看,房企所面临的业绩压力仍较为严峻,多数房企业绩仍在下滑,但也有房企逆势提升,行业盈利分化持续。短时间内,这样的趋势或还将延续。
从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看,行业仍表现承压。国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下降5.5%。商品房销售额降幅比前5月扩大1.7个百分点。单月来看,6月销售额同比下降11.5%,降幅比上月扩大4.4个百分点。市场仍在寻底。
今年以来,关于房地产的利好政策仍在持续出台。3月国务院从“促需求、去库存、防风险”部署工作;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城中村改造和存量房收购;5月金融“组合拳”下调利率;6月国务院聚焦“好房子”建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一轮政策效果的显现,“好房子”、产品力也将持续成为房企销售、业绩逆势回升的关键。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