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汽车赛道正迎来一位重量级玩家。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2025年8月20日,港交所披露了斑马智行的上市申请文件,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据招股书显示,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收入计算),同时在解决方案搭载量方面也排名第一。
市场领军者
斑马智行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扮演着全球先驱者的角色,其核心理念是“软件为硬件注入生命,释放汽车与其他终端的智能潜力”。
公司致力于将汽车从冰冷的硬件转变为能感知互动的智慧伙伴,聚焦于座舱这一人车互动的主要入口。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斑马智行是中国仅有的两家能够完全自主研发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更为独特的是,该公司是唯一一家将智能汽车体验的三大核心支柱——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无缝整合的企业。
技术实力凸显
斑马智行的技术能力得到权威机构认可。根据IDC发布的2025年报告,在智能座舱领域,斑马智行的大语言模型能力在九家中国顶级汽车AI公司中排名第一。
其在车辆控制、驾驶、娱乐、出行、商务、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动等多个真实场景的表现均领先同行。
2016年,斑马智行推出了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并率先提出语音(而非触控)是座舱主要交互方式的理念,这一理念至今仍引领着行业发展。
近年来,公司持续引领创新,推出了“元神AI”——行业首个专为车载环境打造的具备智能体特性的AI软件栈。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财务数据方面,斑马智行展现出稳定的收入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亏损挑战。
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斑马智行实现收入分别约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人民币。
公司的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在相应期间内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人民币。
斑马智行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势头和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公司的经常性收入从2022年的3.12亿元增至2024年的3.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0%。
经常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38.8%增至2024年的48.4%,反映出公司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不断增强。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正处于转折点,由多项结构性利好因素共同推动,包括政府支持性政策、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芯片性能的提升、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以及集成式AI全栈端到端技术的持续演进。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5800万辆增长至2030年的865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6.9%。
同期内,中国智能汽车中大语言模型的渗透率预计将从10%提升至40%。
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29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327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6.8%。
其中,基于软件的座舱解决方案市场增长更快,预计从2024年的401亿元增至2030年的11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9.2%。
股东背景与合作伙伴
招股书披露,斑马智行与上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上汽是中国领先的主机厂,也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之一。
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浙江天猫、淘宝中国、杭州灏月、上汽、嘉兴瑞佳及上海赛为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阿里巴巴作为斑马智行的最大供应商,同时也曾是公司的重要客户。
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从2022年的83.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33.4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67.2%。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
募资用途与未来规划
本次斑马智行香港IPO募资金额目前拟用于下列用途:投资于研发,以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的技术领导地位。
分配予进一步增加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及巩固领导地位,以及拓展全球市场。
部分募资金额将用作支持公司的业务收购及扩张计划,以及用作营运资金补充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从2016年推出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到如今超过800万辆车的搭载量,其技术路线图勾勒出了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重新定义驾驶体验”的产业演进路径。
随着全球智能汽车市场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中国智能座舱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3274亿元规模,斑马智行选择的赛道正处于爆发前夜。
其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