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增长!绿城管理2025上半年交付465万㎡登顶行业,现金储备16亿+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杨宏彬 9.8w阅读 2025-08-27 15:48

文/乐居财经 杨宏彬

“当前公司在高速发展期,希望跟股东最大限度地分享上市发展的红利,给股东更大的信心和现金回报。”

8月25日,绿城管理(9979.HK)以线上形式,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董事会联席主席郭佳峰、董事会联席主席耿忠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执行董事聂焕新出席。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延续筑底调整态势下,代建作为其重要细分赛道,出现了规模增长放缓的挑战,而绿城管理则充分发挥了龙头优势,夯实引领地位,实现了经营业绩逆势增长。

期内,绿城管理实现新拓代建费50亿元,同比增长19%。新拓建筑面积1,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销售金额4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交付面积465万方,稳居代建行业第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5%。

得益于强韧的业绩表现,绿城管理决定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每股派息0.076元。

郭佳峰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行业竞争趋于理性,格局基本稳定,绿城管理新拓业务成绩和经营性现金流均稳步提升,账面资金充裕,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董事会审慎决策实施首次中期分红,既是对经营成果的信心体现,也是对股东持续、稳定回报承诺的落实。

核心能力加持业绩稳增,新拓业务规模质量双升

2025 年上半年,绿城管理新拓业务实现规模与质量双重提升,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从业务类型来看,利润率相对更高的商业代建占比持续上扬,占到新拓总建筑面积的81%左右。其中,民企委托方活跃度大幅提升,占比同比上涨 8 个百分点至 37%。管理层表示,民企委托方的活跃将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预计未来该板块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城市能级布局上,绿城管理持续聚焦高质量市场,新拓建筑面积在一二线城市占比维持 58% 的高位,杭州、南京、石家庄等主要城市占比较高。这些城市的项目不仅整体质量更高,可兑现度也更强,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拓业务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公司核心能力的加持。2025 年上半年,绿城管理中标率在 2024 年基础上提升 15 个百分点,客户重复委托率达 22%,较 2024 年提升 4 个百分点。

管理层介绍道,绿城管理一方面深化与中交集团的战略合作,另外一方面持续扩容资方产业链等资源库,赋能战略业务导流,拓宽委托方类别和合作方式,赋能资方找地拿地,前置筛选优质项目,嫁接土地资源,实现业务的突破。

交付能力行业领跑,在手订单保障长期发展

绿城管理的交付能力也一如既往地强大。2025 年上半年,公司如期交付 45 个项目,交付总建筑面积 465 万平方米,成功登顶中指研究院 “2025 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代建企业交付规模排行榜” 第一名,且交付面积占榜单前十强总和的 60%,呈现 “断层领先” 态势,交付满意度更是稳定在 92% 的高位。

管理层透露,下半年绿城管理交付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交付建筑面积达 1000 万平方米,交付项目类型涵盖商业代建、政府代建、资方代建等多重业态。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绿城管理在手订单总建筑面积达 1.265 亿平方米,四大城市群占比 77%,其中待开发面积占比 38.4%。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未来 “有质量发展” 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

精细化运营应对行业变革,在手现金超16亿

尽管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代建费率下行影响,绿城管理 2025 年上半年各项利润指标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健康状态。

期内,公司实现收入 13.74 亿元,净利润 2.73 亿元,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 40% 及 19%。

总的来说,整个行业有压力、有变化,也有机会。王俊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筑底、代建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绿城管理新拓情况仍旧呈现逆势稳步增长,取得了非常好的增长,公司对后续利润预期相对乐观。”

为应对行业变革、推动长期高质量发展,绿城管理在管理层面多措并举:持续优化管理机制、焕新组织人才、提升经营决策效能、完善风控体系。精细化运营成效显著,在营销界面,营销费率从去年上半年的3.23%降至2.20%。营销整体呈现效率提升、费用优化、能力增长的发展态势。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绿城管理在手现金达 16.44 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 8%,且期末无借款,流动性优势显著,为公司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展望未来,绿城管理明确了 “保持代建行业第一身位、第一品牌、第一市值” 的核心目标,将聚焦新拓、销售、收款、交付四大核心指标,全面提升拓展力、服务力、组织力、经营力,在行业变革中持续巩固龙头地位,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