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17日至18日,2025世界储能大会现场,业界聚焦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展开深入探讨。当前在储能市场占据绝对主流的锂电池,被部分嘉宾认为未来十年可能依旧是储能市场的“主角”,而与之技术相近的钠电池,也有着较高的市场化预期,钠电池头部企业中科海钠目标是未来2至3年做到比肩磷酸铁锂电池。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锂电池能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主要因其擅长8小时以内储能,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储能需求。不过,随着储能需求向跨季节、跨年度等更长时长扩展,长时储能市场的“主角”尚无定论,电力长时间存储采用电化学路线,还是储热、储氢等方式,仍在探讨中。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分析指出,预计未来十年,储能市场的主体需求是日间调节(8小时储能),锂电池很可能继续在该市场保持领先。原因在于,目前锂电池储能经济性在所有新型储能技术中最优,且经历了大量产业应用试错,技术还在快速进步。对于更长时间的储能,如跨周、跨季节储能,惠东认为储电是否为最佳形式值得研究,其他储能形式或许更为合适。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大会上发布的《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完整版报告显示,锂电池仍是当前最具经济性且已规模化应用的储能技术。该机构看好锂电在长时储能市场的突破潜力,认为随着电池技术进步,锂电池储能响应时长正逐步突破到4至8小时甚至更长,未来将成为长时储能的重要技术储备,以满足电网对更长时间跨度的灵活调节需求。
然而,锂资源的有限性也受到嘉宾关注。目前,美国、欧洲等地均强调锂电池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介绍,美国发布的《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提出建立锂离子电池回收中心并出台奖励措施;美国国家锂电池发展路线图提出2030年电网储能电池回收率达到90%。欧洲则提出到2030年锂回收率达90%,钴和镍回收率达95%的目标。
在钠电池方面,柳新岩表示,当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条研发路线并行,能量密度达160瓦时每千克左右,循环寿命达8千次,硬碳负极材料最具商业化潜力。中科海钠副总经理康利斌介绍,钠电池已在电力储能领域小规模应用,其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获行业和下游应用方认可。目前中科海钠钠电池能量密度达160瓦时每千克,2C充放循环一万次,可在零下40至零下45摄氏度正常使用,但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略逊于磷酸铁锂电池。康利斌称,未来2至3年,通过研发和技术迭代,钠电池有望追齐甚至优于磷酸铁锂。目前,因产业规模和上下游配套不足,钠电池成本较高,不过随着能量密度提升和应用规模扩大,成本有望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也在推动钠电池应用。9月17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钠电池能量密度略低于锂电池,但低温性能、碳足迹、安全性能更优,有助于开拓严寒地区市场,拓宽新能源应用区域边界,可覆盖超四成的国内乘用车市场需求。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在分析如何选择储能技术路线时表示,“大型的储能装备安全是底线,经济性是生命线,资源确定了上限。”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