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寻找“增量”:“皮衣老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383阅读 2025-09-19 14:09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GPU巨头英伟达(NVDA)与CPU巨头英特尔(INTC)宣布达成历史性合作。

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对英特尔进行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的战略投资,预计将获得英特尔约4.91%的股份,成为其第四大股东。

此次合作不仅涉及资本层面,更包括双方在AI基础设施和个人计算领域的深度技术合作。而这,也被视为“皮衣老黄”——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英伟达遭遇中国进一步违规调查、向中国推出减配高价替代芯片不受欢迎之际,为英伟达寻找新“增量”的应对举措之一。

重修旧好

根据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在三个主要领域展开合作:通过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架构互联;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架构处理器,英伟达将把相关产品集成到AI基础设施平台中推向市场;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将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SoC)。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AI正在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并重塑计算堆栈的每一层。此次合作将英伟达的AI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和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

黄仁勋还透露,双方技术团队围绕解决方案的讨论和架构设计已开展近一年时间。英特尔CEO陈立武称黄仁勋为"相识超过30年的老友",并感谢英伟达的支持。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在9月18日美股交易中跳空高开27.59%,盘中一度涨近30%;收报30.57美元,涨幅达22.77%,创下1987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公司市值单日增长超270亿美元。

英伟达股价同样收涨3.49%,市值增加超过750亿美元。两家公司市值累计增长超1000亿美元(约合7200亿元人民币)。

而这也是双方自2009年关系破裂后的首次再合作。

此前2004年,英伟达和英特尔曾签署授权协议,英伟达可生产、销售兼容英特尔x86 CPU的集成显卡模组,英特尔也获得英伟达的授权以使用其专利技术;2009年,双方因授权问题对簿公堂,最终以英特尔向英伟达支付15亿美元达成和解,但双方就此分道扬镳,并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内没有达成重大合作。

500亿美金“增量”

此次双方合作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背景。

英特尔近年来在高端芯片市场节节败退,代工业务亦然。2023年以来,英特尔开始连续多个季度亏损。据其2025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收255.26亿美元,同比微降0.12%;归母净亏损37.39亿美元,仍未扭亏。公司不得不进行全球裁员、更换CEO及精简运营成本。

今年8月,美国政府以《芯片与科学法案》资金入股英特尔,持有其10%股份成为最大股东,美国“国资”的入场“救火”,也凸显英特尔在美国半导体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而黄仁勋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此次合作"与特朗普政府无关",但他承认已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交流,后者对合作表示"非常兴奋"。

黄仁勋称,"我们瞄准的是一个年规模将近500亿美金的市场。"他指的是数据中心CPU约300亿美元和消费PC约2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此前,路透社报道称,英伟达为中国市场推出的最新AI芯片RTX6000D,不受欢迎,中国的科技巨头们纷纷表态不打算下单。

作为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的第三款“特供版”芯片,RTX6000D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进行性能降级,但测试显示其性能比被禁售的RTX5090芯片落后30%,价格反而高出15%。英伟达的“减配加价”策略让中国科技巨头难以接受。

在此情势下,为英伟达寻找新“增量”市场,成为黄仁勋当下工作重点。

合作余波

“双英”的合作消息也打了芯片同行一个措手不及。

超威半导体(AMD)和Arm(ARM)可能因此面临市场份额压力。有分析师指出,Arm可能会损失一小部分市场份额,而AMD的潜在损失可能会稍大一些。截至9月18日美股收盘,AMD股价微降0.78%,Arm跌4.45%。

至于台积电(TSM),虽然黄仁勋和陈立武均盛赞其作为世界级代工厂的能力,并强调双方将继续与台积电合作,但有分析师认为,台积电可能面临订单分流的风险。9月18日,台积电美股低开1.83%,早盘转涨后保持涨势,收涨2.23%。

尽管合作令人振奋,但英伟达的投资并未解决英特尔最棘手的代工业务问题。英特尔代工服务部门亏损从2023财年的70亿美元激增至2024财年的130亿美元,时任英特尔CEO的帕特·基辛格也于2024年12月被罢免。

CFRA分析师Angelo Zino表示,英特尔的代工业务预计至少将持续亏损至2027年。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