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旺!多家公司储能电芯满产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6814阅读 2025-09-19 23:58

Ai快讯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需求旺盛,致使上游储能电芯供应紧张,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相关产能已达满产状态。9月18日晚间,赣锋锂业、亿纬锂能等多家储能电池上市公司在回复投资者时称,目前公司储能电芯产能已满产。

中信证券研报表明,储能行业订单火爆,主要得益于海外需求景气、价格回升、行业拐点信号兑现以及新型储能“倍增计划”为装机提供持续保障。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增长。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中国储能企业全球订单达97.8GWh(含招标),其中海外订单为15.2GWh。

在此形势下,国内储能电池厂商纷纷全力生产。据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数据,宁德时代在手订单超48GWh,排产至2026年第一季度。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本轮储能电池供需失衡主要受需求端影响,一方面是美国市场的抢装,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中东地区光储项目拉动国内储能电芯订单。”

储能电池供应紧张推动了产品价格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储能需求的强劲改善了锂电产业供需格局。在优质储能电芯产能不足时,缺乏自供电池能力的储能企业普遍承压,而具备一体化布局优势的厂商可保障对客户的稳定交付,还能对外销售储能电芯,有效应对行业瓶颈,凸显全产业链战略价值。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该文件提出,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并区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能源环保研究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一表示,“新规之下新能源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出台意味着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项目收入从固定价格保障性收入转向市场竞争性收入,全面入市对新能源运营商的交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货交易考验其高频报价能力,中长期交易考验其供需两端资源配置与项目匹配能力。”

近期,山东、广东、新疆、湖南等地陆续发布相关细则,明确了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在机制电量、机制电价与执行期限方面的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储能项目在未来发电体系中将占据更重要位置,收益模型也将更加完善。中信证券研报显示,中期来看,在电改进程加速推进背景下,储能正由成本项转为盈利项,容量补偿机制的完善为储能提供盈利“安全垫”;长期来看,容量市场机制的建设将有效规划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装机,明确收益预期,或成为电改的下一重点方向。

国内头部的光伏电站及储能运营商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着相关规则陆续出台,正加速布局储能业务。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将侧重源网荷储、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电算融合、光伏制氢、外送基地特高压通道类项目等新场景新类型优质项目,积极储备项目资源,蓄力发展。在新兴业务方面,公司将视政策情况大力发展储能业务,重点布局售电、虚拟电厂、代运营代运维、微电网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136号文》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有望重塑绿电企业收益模式和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运营能力,有望形成更高竞争壁垒。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