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网络安全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6G、卫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加快演进,网络安全的底层逻辑和产业边界正被重新定义,治理体系也不断向规模化、精细化、实效化发展,有效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推动工业安全防护理念转变,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业态兴起,催生出新的网络安全需求。
市场数据显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达2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12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78亿美元,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IT总投资规模为2444亿美元,有望在2029年增至4162亿美元,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2%。
天融信科技集团董事长李雪莹认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经过30年本土化发展,已具备坚实基础,在全球数智发展对网络安全需求快速增长之际,推进国际化恰逢其时。她建议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突破技术壁垒,主导国内优势技术方案成为国际标准,推动标准兼容和资质互认。我国也在统筹推进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多项标准有力支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强化产业链协同攻关至关重要。2020 - 2024年,我国网络安全领域新增企业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6月,公开上市企业达30家。不过,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头部企业战略性业务收紧,市场竞争格局有所变化。随着网络安全需求从“合规驱动”向“风险驱动”转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头部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联动”。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撑,头部企业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打造安全可靠供应链,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自主生态。
以大模型为基座的网络防护体系快速发展,企业纷纷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布局。如奇安信、深信服、安恒信息等企业利用AI提升安全运营效率。安恒信息的恒脑安全垂域大模型已在多个行业和单位落地应用。在实网攻防演习场景中,AI提升了攻击和防御效率。
然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大模型能力可能被恶意利用,本身也面临数据投毒等问题。奇安信集团副总裁韩永刚认为应构建内生安全体系,发挥AI最大效能。专家建议深挖“人工智能 + 网络安全”能力,创新研发产品和服务,开展测试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