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程孟瑶
2025年9月15日9时4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某小学的食堂后厨,食材供应商派驻的经理孙某某在检查配送食材时,发现其中一盆(约18公斤)解冻后的虾仁里爬动着白色虫体。
察觉到异常的他立即向上级汇报,但从公司实控人张某某得到的指令并非公开召回,而是要求将供应给211所学校的虾仁全部秘密销毁,对外统一宣称“虾肠有泥沙”。
然而销毁还没完成,用这批虾制作的虾仁炒蛋有一些已经被端上了学校的餐桌。学生正一边用餐一边向老师反应这道菜“有臭味”,老师则不断跟学生强调不要吃虾仁炒蛋;而一些还没被端上桌的,被学校提前倒掉,补发了饼干、面包作为替代。
食品安全无小事,更何况涉及校园食品安全。“虾仁炒蛋”事件发生后,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不安,纷纷质疑,为何在发现问题后,供应商不是第一时间召回问题食材,而是选择秘密销毁并隐瞒真相?社交媒体上网友也炸开了锅,涉事企业的责任和监管环节的漏洞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16日,有媒体联系到徐汇区教育局,教育局承认了“撤菜”一事,并表示“目前局里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事情在网上持续发酵,18日晚外界终于迎来第一份官方通报,上海市教委政务表示已经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对菜品留样及原材料送检,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发臭”菜品的供应商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绿捷),而这家供应商日供餐50万份,覆盖上海500多所中小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还曾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企业、中国团餐百强企业。而这家企业的扩张速度也十分惊人,2024年仅一个月就连中20余个学校项目,合同锁定期长达3-5年。
今年8月,绿捷共有27次中标,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清华中学、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等。
一周后的9月23日晚,警方通报绿捷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并立案侦查。据案件通报,此次虾仁炒蛋风波中的原料虾仁中存在虫体,相关负责人隐瞒事实并将211所学校的相关虾仁原料及菜品下架销毁。
同一天,绿捷终于发布声明,但正文仅43字的“声明”尽显傲慢。对“虾仁发臭”“餐标缩水”等核心问题只字未提,只用“此事”一带而过。
而这份迟来的表态,不仅未能平息舆情,反而成了火上浇油,再度引爆舆论!让网友们和家长们更为愤怒的是,警方通报发布的第二天,绿捷居然竟再度中标上海某学校食堂项目,家长们更是愤怒到“集体请愿让西贝预制菜进校园”。
新希望浮出
就连道歉申明都满是傲慢,绿捷为何如此有底气?到底是何方神圣?
公开资料显示,绿捷成立于2014年9月,其前身可追溯至1999年创立的绿捷快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葛均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食用农产品批发等,最终受益人、董事长陶熙。
但根据警方的通报:绿捷真正的决策者并非工商登记中的总经理葛均锋,而是从未露面的实控人张某某。
绿捷的中标能力也是十分惊人,自2014年成立以来,其提供食材的学校数量从几十所增长到500多所,仅今年8月就拿下22所学校。全上海的中小学总共1500多所,这家供应商占了三分之一,日供餐超过50万份,几乎从没丢过客户。
在金融从业人员看来,这种“批量中标”在竞争性招标中极其罕见,明显带有资本铺量的影子,而且一旦占据市场,竞争对手很难进入。
有媒体通过开放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查询发现,绿捷进购的肉品中包括多款保质期365天的冷冻鸡鸭肉和鱼类、保质期540天的冷冻牛羊肉,以及保质期720天的冷冻五花肉。
家长也算过一笔账:以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为例,绿捷中标价折合每餐成本不到3元,但家长实际支付18元/餐,年收费超500万元。
随着事件关注度不断上升,陆续有网友指出,绿捷和新希望(000876.SZ)关系密切,一个庞大的资本网络,由此被一条臭虾牵水面,也揭开了它几乎垄断上海校园团餐的无奈现实。
网友提到,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家族连续22年蝉联四川首富,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这种资本光环让部分招标单位放松警惕,甚至出现“带病中标”的怪象。
隐形的资本网络
绿捷的唯一直接股东是一家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这家港企成立于2018年4月,本身是为收购绿捷而设立的SPV实体。其中三名董事分别为ALEX TIANLI ZHANG(张天笠)、王航、陈云仪。
继续向上穿透,绿捷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复杂。GreenExpress Foods,Ltd.之上,还有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BVI),Ltd.,开曼注册的KGF Asia Holding,Ltd,香港注册的KGF Asia Holding,Ltd,层层穿透后,指向了一家名为Kilcoy Global Foods,Ltd(简称:KGF)的肉类供应商。
KGF是一家由厚生资本参与创立的澳大利亚食品加工巨头,目前正计划美国上市。美股招股书显示,其主要股东包括Ananta Trust,持股45.44%,为第一大股东;厚生投资持股38.95%,为重要股东;鲲行投资持股5%。
其中Ananta Trus受益人为刘永好家族成员,委任代表为刘畅。至于厚生投资,2014年王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新希望在泛农业、泛食品领域的并购投资主要依靠厚生。”
层层穿透后,绿捷最终指向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和厚生资本,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离岸SPV控制内地主体”的模式,可以实现责任隔离与风险控制,用离岸加购将运营实体绿捷与最终控制人进行法律上的分离,让真正的受益者隐身幕后。同时,便于未来的融资或上市,还能减轻税务负担以及规避一些监管要求。
复杂的人事交织
股权之外,绿捷还和新希望、厚生投资有着密切的人事交织。
厚生投资官网的投资团队介绍显示,王航和张天笠都为公司创始合伙人,王航还同时兼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陈云仪为执行董事,现任Kilcoy Global Foods首席战略官。此前曾主导厚生投资对Kilcoy尽职调查工作,并任CFO负责Kilcoy并购后整合工作。
厚生投资成立于2010年,最初就是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等新希望系公司和包括王航在内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目前,持有厚生投资39.6%份额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地实业有限公司,是新希望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再来看绿捷的人事关系,董事长陶熙,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葛均锋,董事董昕宇,监事王汝亚。
董事长陶熙,曾是新希望六和集团的总裁、董事,目前,其仍在广州六合饲料、金橡树投资等多个新希望系公司担任高管、股东。
葛均锋的身影更是频繁出现在与新希望、厚生投资关联的数十家公司中。其参股的上海易亭投资,背后站着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父女;其持股的厚生信新合企业管理,股东包括新希望副董事长王航;其担任监事的威海味岛食品、上海芸味食品,均隶属于KGF——这家公司同时也是呷哺呷哺、麦当劳中国的供应商。
04
神秘人张国华
2018年,KGF从一位叫张国华的人手里,分三步收购了绿捷:先收60%,再收10%,最后的30%股权对价附有对赌协议——以绿捷2019财年利润为条件。
而张国华的姐姐张美华,目前为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品测)的股东,上海品测和绿捷的关系似乎也不简单。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品测主要从事食品与水质检测,其中就包括了农产品。天眼查显示,上海品测在上海地区中标的食品检测相关项目达171个,其中客户包括上海市长宁区、闵行区、徐汇区等多个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品测的客户中也有不少学校,但中标项目大多为校服检测。
值得关注的是,天眼查显示,上海品测与绿捷共用一个企业邮箱。公司座机号码虽然目前不一样,但上海品测2016年企业年报中使用的电话,和目前绿捷的座机号码相同。
据工商信息变更记录,2018年7月,绿捷曾短暂成为上海品测的唯一股东,但一个月后就火速退出。
另外,据时代周报报道,上海品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颛兴东路1058弄9号,与绿捷食品仅距离为326米。其记者去绿捷公司实地采访时发现,绿捷门口还停着一辆车身上贴着品测字样的车。
有网友质疑,上海绿捷莫非又当选手又当裁判?这一点在KGF招股书中也有答案。2020年港股招股书中的关联人士中出现了上海品测的身影。招股书披露,品测的前实控人张美华,正是张国华的姐姐。不过绿捷被收购后,张美华的持股比例降到20%。
关于张国华,其早年涉足食品饮料行业,曾是上海饮料食品厂股东,也在由供销社改制而来的区属大型企业集团——海星集团任董事。
来源:瑞财经
作者:程孟瑶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