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深入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到该公司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环保上市平台,以创新技术赋能水环境治理,持续贡献行业领先的生态解决方案。
在成都市金堂县节能大道16号的西部装备制造基地,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技术工人精细加工,原材料和成品有序摆放。这里承担着公司大部分环保产品的制造和装配任务,每年有超100台(套)自主知识产权环保设备发往全国。
“十四五”期间,中建环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完善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成果爆发式增长。公司研发中心大楼见证了诸多研发成果从构思到落地。其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成都橡树林能源研究所,1991年开发稀土磁盘分离技术打破国际垄断,2009年引入超磁分离技术。
公司超磁技术依托磁力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赋磁与打捞,磁场强度最高可达均匀的3200Gs,具有快速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三十五年持续深耕,形成多项核心自主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3个研发中心、8个创新基地,形成全链条研发转化体系,并在东西部建立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202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累计约2.33亿元,超13项核心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还入选多项国家级企业名单。
在环境保护行业转型背景下,中建环能通过“4 + 1”战略布局,以场景化破解行业痛点。在城镇污水高效处理场景,以自主创新的速装模块化技术体系赋能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及提标。如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临时应急污水处理项目,采用速装模块化技术,从启动到建成投运仅75天,实现了建设效率与空间利用率的双重突破。
“厂网河湖整体网联”是从雨季溢流污染控制、岸源污染控制、河湖水生态修复三方面提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浙江嘉兴南湖,通过相关技术提高水体透明度,重构水生态循环,并承建嘉兴九水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助力嘉兴争创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
面向钢铁煤炭废水回用场景,针对钢铁和煤炭废水特点开发关键技术,实现废水高效回用和污染物去除与资源回收双突破。
在污泥无害化处理方面,中建环能紧跟政策延伸业务领域。2020年,污泥协同焚烧技术规模化应用,自主研发SDDR污泥低温带式干化设备,打造绿色低碳体系。以鞍山市政污泥处置(一期)项目为例,年处理大量市政污泥,干化后的污泥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中建环能总裁王哲晓表示,未来五年将坚守战略定位,通过多方面创新构建科技双向影响力闭环,加强AI赋能管理效能,力争2030年做实细分领域龙头,为美丽中国建设与全球绿色发展贡献“环能力量”。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