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港股18C上市,首日大涨49%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65阅读 2025-10-16 12:42

Ai快讯 2025年,始于2023年的AI大模型风潮刮到了具身智能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全面市场化、资本化、商业化。10月16日,云迹(股票代码:2670.HK)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正式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同时也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上率先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

本次发行定价为每股95.6港元,共发售690万股H股,募资总额约6.60亿港元。公开发售部分录得5657.2倍超额认购,涉资约1891亿港元,共获26.3万名散户入飞。上市首日,云迹开盘报142.8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9.37%,市值98.13亿港元。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典型且深耕多年的具身智能概念股企业。公司推出了三代机器人产品,包括“润”系列和“格格”系列,2023年还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形态——复合多态机器人「UP」,该机器人会使用工具、理解分配任务、可群体协作。

经过11年发展,云迹科技已走过早期发展阵痛,财务表现相对成熟,有清晰商业变现模式,正逐步实现盈亏平衡,处于爆发前夜。

在营收方面,云迹科技已步入快速增长通道。2022 - 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4%。2025年前5个月,总收入达8832.9万元,进一步增长18.9%,增速在波动中加快。

盈利能力上,与大模型企业普遍亏损不同,云迹科技已具备支撑盈亏平衡的能力。2022 - 2024年,净利润亏损逐年收窄,毛利率逐年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多年商业变现,酒店业务是成熟商业场景之一,2024年全年,以来自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排名第一,占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份额的13.9%,高于第二到五名公司市场份额总和;另一方面,公司布局早,已进行多达11轮融资,腾讯、阿里等明星资本加持,确立了清晰商业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云迹科技已成功稳住基本盘、确定新增量。截至2025年5月31日,云迹机器人覆盖酒店数量累计超34000家,医院数量累计达150家以上,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全年,以来自中国的收入计,云迹占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份额的6.3%,排名第一。此外,除酒店、商业楼宇外,技术、医疗、工厂场景发展迅猛,增速高于传统业务。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1%;AI数字化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8%,其中智能体应用(即HDOS)收入增长194.2%,成为新的高毛利率收入曲线。

2025年被业内看作是“智能体”(Agent)元年,具身智能热潮正盛。政策推动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市场扩容,毕马威报告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已有13家左右机器人相关概念企业申报港股IPO或登陆港股资本市场。

在此背景下,云迹科技坚持打技术牌。截至2025年5月末,拥有405项发明专利、32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53项外观设计专利,具备“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环学习系统”,形成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和反馈的完整闭环,为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提供底层支撑。其复合多态机器人已打造成AI智能体,形成进化闭环。

云迹科技还有清晰的商业化支撑。UP系列机器人已在100 + 境内外顶级医院、医疗机构落地。2024年,机器人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单月执行超过186亿次指令,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服务消费者数量达到2.3亿人次,排名全球第一。

凭借机器人智能与HDOS系统的有效协同,云迹科技服务智能体可灵活适配多场景需求,业务从单一领域向多元生态拓展。其技术基础、“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环学习系统”以及提前商业化布局,使其在智能体竞赛中抢到领先身位。背靠明星资本,自身经营良性,云迹科技有望在具身智能风口延续强势状态。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