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苦人出身的许家印 为何拿出110亿真金白银搞扶贫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彩贝财经 3702阅读 2018-01-13 11:02

  作为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新晋首富,恒大掌门人许家印极为低调。与另外几位榜单上的大佬不同,人们很难看到许家印接受媒体对话,也看不到他出席各种热闹的论坛,但他对扶贫的偏执却格外耀眼。

  彩贝财经梳理了过去几年许家印掌管的恒大集团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历程:

  2015年11月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当天,恒大集团连夜召开高层会议,成立了以集团副总裁为主任的扶贫办公室部署恒大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随后的12月,恒大便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三年无偿投入30亿,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确保到2018年底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2016年2月,许家印表示,现在的扶贫不是过去的捐款捐物,要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2月27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首批援建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毕节市大方县举行,央视《新闻联播》做了专门的报道。

  2017年的两会,许家印在题为《脱贫攻坚重在精准 贵在落实》的两会大会发言中介绍了恒大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的实践心得。

  同年5月,恒大集团再无偿投入80亿,累计投入110亿,又进一步承担了毕节市其他6县3区的帮扶工作,到2020年帮扶毕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9月,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许家印呼吁,“当前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和最好平台”,他认为所有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踊跃加入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许家印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截至目前,恒大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已实现12.73万人初步脱贫。整市帮扶毕节7个月以来,共400万平方米的九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所有楼栋已全面开工,331个蔬菜、肉牛等产业基地已开工,全市已培训47608人,推荐就业37485人。

  很多人不解,许家印何来的动力?何来的持之以恒?其实参与到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在少数,但像许家印这么大手笔、长时间做下来的,则少之又少。近日,网上发布的一则许家印的讲话视频给了我们答案。

  视频主要内容为许家印于2017年5月2日,在恒大集团帮扶乌蒙山区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的讲话。视频中,许家印首度披露了童年的贫寒以及成长的经历,

  “我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我就成了半个孤儿。”

  “上中学的时候,离家比较远,每星期背着筐去学校,筐里面装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窝头,还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面装着一点盐、几滴芝麻油和一点葱花。这就是我一周的口粮。到了夏天,天很热,黑窝头半天就长毛了,洗一洗继续吃。”

  许家印回忆道,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想去砖瓦厂找份搬砖头的临时工作,却找不到。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找份工作,能够吃上白面。就在那时,国家恢复高考,许家印努力考上了大学,但没有钱读书,也没有钱吃饭,靠国家每个月14块的助学金读完了大学。

  看到这些经历,我们或多或少能寻找到许家印扶贫的初衷了。都说滴水恩涌泉报,许家印把这份贫寒经历中收获的来自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善意和帮助,倾其所有贡献给了社会,让更多和他当年一样贫苦的人能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和温暖。

  看得出来,这句话是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感慨,“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还在农村;没有国家的14块的助学金,我也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

  做企业家难,做一个好企业家更难。扶贫难,坚持做扶贫更难。那做一个视扶贫为己任的好企业家,难么?许家印做到了。

来源:彩贝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