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住工:“下乡”背后的逻辑丨进深㉖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地产K线 林振兴 1517阅读 2020-03-27 00:45

远大住工董事长 张剑


乐居财经 林振兴 发自长沙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让全世界看到了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潜力。作为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香港IPO第一股,远大住工自然也倍受行业关注。
 
3月26日,远大住工(2163.HK)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这是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财报,各项经营指标跨越式增长,实现规模和盈利双提升。报告期内,录得收入33.69亿元,同比增长48.5%;毛利率由2018年的31.9%提升至2019年的34.0%;实现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45.2%。每股基本盈利1.76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5元。
 
时间回溯至2019年11月6日,远大住工顺利敲开港股资本市场大门,成为湘军资本的新主角。有了资本的助力之后,远大住工在拓展、巩固业务的产能布局及设备创新研发这两个方向上持续发力,保证了收入规模的持续增长。
 
在远大住工董事长张剑看来,“刚刚经历疫情带来最严酷的寒冬,但众所周知,雪化的时候最冷。虽然疫情对远大住工有所影响,但疫情之后的反思更有价值。对于远大住工而言,这次疫情不仅验证我们全面推行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同时明确乡村万亿级的住宅需求。”
 
营收毛利实现四连跳
 
不管是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亦或是2003年非典期间,7000名工人在北京仅用一周时间就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都显示出了只有装配式建筑才能在紧急时刻,快速完成这样的建设奇迹。
 
早在20多年前,张剑及管理团队就跨入建筑工业化领域,第一次用工业化集成技术建造一栋七层高的楼,由此拉开用高效、工业化方式改造体量巨大但却粗放的建筑行业的新篇章。2016年,远大住工成立,致力于提供全球化、规模化、专业化及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制造和服务。
 
“用机器替代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远大住工通过PC-CPS装配式建筑全流程数字化系统全面应用,将传统建筑业升级为现代制造业。经过四年的沉潜,它已经从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开创者,发展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同时推动建筑工业化从1.0到4.0的变革。
 

围绕着建筑工业化,远大住工主营业务定位为PC构件制造、PC生产设备制造及施工总承包三大板块。2019年,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实现多点开花,分别录得收入23.04亿元、8.97亿元和1.69亿元。
 
尤其是PC构件制造增长势头强劲,收入同比增长169.6%,占远大住工总收入的比重由2018年的37.7%上升至2019年的68.4%。从市场份额来看,远大住工稳坐混凝土装配式领域的冠军宝座,它不仅是目前中国最大的PC构件制造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PC生产设备制造商。
 
巨大的市场份额,带动了强劲的基本面,远大住工的收入和毛利润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6年至2019年,期内收入分别为16.71亿元、19.36亿元、22.69亿元和33.6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1.68亿元、4.66亿元和6.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远大住工毛利率连续三年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其中在2019年度,PC构件制造业务的平均毛利率34.6%,大幅领先于同期中国同业5%-15%的平均水平。
 

在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持下,远大住工PC构件生产线使用率由2018年的17.4%提升至2019年的45.8%,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018年的378天下降至2019年的204天,人均产效高,意味着可节省更多的资金成本。

由于营收和毛利的高速递增,带来了充裕的现金流,2016年至2019年,期末现金分别为4.97亿元、8.83亿元、6.18亿元及9.67亿元。在各项费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远大住工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底控制在56.46%。
 

双轮驱动模式引领未来
 
远大住工近几年飞速发展,离不开“远大联合计划”。业务发展上,由于装配式建筑拓展受生产基地的半径限制,所以远大住工形成全资工厂、联合工厂双轮驱动的模式。该模式让远大住工能在短期内利用有限资本渗透众多市场,实现投资风险可控。
 
通过结合全资工厂及联合工厂的双轮驱动模式,以及将各地区的技术中心融合,远大住工拟在全国建立区域生产中心,把握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轻资产的快速扩张,在行业爆发增长前,提前完成全国性网络布局。
 
截止2019年底,远大住工已在湖南、浙江、安徽、江苏、广东、天津及上海等地,建立七个区域生产中心,并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七个已有区域生产中心的扩建,同时将于14座市场潜能巨大的城市新增区域生产中心。截止目前,远大住工拥有86家联合工厂,实现盈利20间。
 
装配式建筑拥有工期短、成本低、耗能少的特点,光是这三点吸引的便不只是建筑服务商们,还有开发商们。作为装配式建筑服务的资深龙头,以及搭载全国广泛的布局,远大住工也因此积累了雄厚的客户基础。
 
目前,远大住工专注开发中国前50位的房地产开发商客户,与碧桂园、美的置业、金科地产等近20家房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提供专属的装配式建筑全流程解决方案,到合力共建装配式建筑产品标准,实现从“业务合作”到“标准共建”。
 
不仅于此,远大住工还计划将版图扩张至海外。但远大住工的全球化布局并不是广泛撒网,而是采取更聚焦且更符合国家战略的布局策略,分为两个层次:向位于欧洲、北美和波斯湾国家等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全装配式别墅产品;跟随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稳健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发建设基建项目和配套民生项目。
 
开启农村装配式建筑革命
 
此次疫情,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更是无处不在的考验。
 
远大住工董事总裁唐芬引用《瘟疫与人》中的一句话,“事实上,疾病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染病参与塑造了人类历史,影响了各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在她看来,远大住工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疫情期间,远大住工却从不悲观,而是主动利用这段“空档期”,积极蓄能为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做好准备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远大住工发现了乡村万亿级住宅需求,守正出奇,将下一阶段目标瞄准农村,开启新一轮“农村包围城市”新战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乡村消费市场规模将至6万亿,针对我国乡村及城市周边自建房面积已超13亿平方米,每年新增的乡村住房超过220万栋。
 
在唐芬眼中,远大住工的“乡村计划”极富诗情画意,“在城市周边、在乡间拥有一宅、一院、农妇、山泉、有点田,成为很多人在经历这次疫情后心中萌动的田园梦。”
 
而在张剑看来,“目前,中国农村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过去农村住房难以满足农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加上逆城市化需求变大,使得农村模块、装配式建筑将大有可为。”
 
这些年,远大住工通过全国性布局,覆盖中国绝大多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以及通过数字化变革,解决农村住宅过于分散的问题,有足够优势实现把建房子的复杂过程变成像买汽车一样方便。
 
而今,站在农村住房消费市场的风口上,远大住工成立B2C模块集成科技事业部,主要负责B-house业务和B-BOX业务。该产品主要面对消费者,采用线上线下“互联网+”模式,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系统,结合全国布局的自营和联合工厂,提供生产、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的一站式服务。
 
资本逐利,上下起伏。任何行业和产业的红利爆发,都在预期中经历潜伏和积蓄的过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大势不可逆转。随着需求不断增长和相关政策加速落地,未来远大住工也将在乡村装配式大潮中迎来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往期内容推荐】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进深】系列:
时代中国:岑钊雄搁浅千亿梦 | 进深①
宝龙地产:750亿,许华芳立下FLAG | 进深②
佳源国际:沈天晴过“坎”| 进深③
越秀地产:300亿翻倍“储粮”| 进深④
宝龙商业:许华芳大提速 | 进深⑤
郁亮:守住万科的本分 | 进深⑥
雅生活:“并购王”的烦恼 | 进深⑦
碧桂园服务:养了一头增值服务“奶牛” | 进深⑧

德信中国的“马拉松跑” | 进深⑨

绿城中国:特长生"健身" | 进深⑩

蓝光嘉宝服务:一份95分的成绩单 | 进深⑪

雅居乐集团:短债之忧 | 进深⑫

时代邻里:非住宅业绩"倒挂" | 进深⑬

首创置业:800亿魔咒 | 进深⑭

龙湖集团:天晴补屋顶|进深⑮

融信中国:弯道轻踩刹车 | 进深⑯

金科股份:多点“开花”|进深⑰

合生创展:老航母冒险竞速 | 进深⑱

永升生活服务:“0”负债的底气丨进深⑲

SOHO中国:最后一份成绩单? | 进深⑳

远洋集团:李明做减法 | 进深㉑

来源:地产K线

作者:林振兴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