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别墅修缮完成,上生新所“理想之地”展览开启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万科周刊 3568阅读 2020-11-16 19:40
11月14日,位于上海上生·新所的历史建筑孙科别墅经过修缮更新,位于一层的空间以“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的形式正式向市民开放。
 
这座融合了文艺复兴建筑风貌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文化遗产,将在万科团队的修复之后迎来重换光彩的一次亮相。
 

老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孙科别墅建成于1931年,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多种风格的特色建筑,由斯裔匈籍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其花园住宅类的重要作品之一。

红砖瓦、弧顶窗框、屋顶烟囱……走近这栋建筑,迎面可见三个哥特式风格的尖券门洞;建筑两侧和二楼阳台,则采用了巴洛克弧线设计的弧拱落地门窗。尽管地处上海,仍然可以感受到历史建筑的西班牙风格及地中海韵味。
 
在建筑室内,索罗门绳柱则回归了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装饰,这一风格在近代上海“哥伦比亚生活圈”的建筑中也多有体现;踱步楼梯间,抬头可见的铅条彩色玻璃窗,则又隐含着近代欧美建筑Art Deco的风格特点。

这座独特的历史建筑,其第一任主人即孙中山之子孙科,而后曾被用作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地。作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之一,其历史及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接手此次修缮任务后,万科团队则力求真实、完整地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例如,为更好呈现鱼鳞状外墙的独特质感,技术人员需要黄沙水泥抹灰饰面进行特殊修补,又要保持一定的肌理感,这对工匠手法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部分房间的木百叶窗“暗窗帘”设计,放眼上海近代建筑历史也不曾多见,此次修复则完整分析了旧有装饰的内在结构,并以原貌进行了重新修复,最后实现“修旧如旧”。
上海万科项目负责人表示,孙科别墅的修缮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条例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在力求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原则。相关的修缮过程和细节,也将在此次“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中展示。

探寻“理想之地”

上生·新所,无疑是一个蕴含丰富历史意义与建筑文化特色的城市更新样本。该项目以1924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建成为起源,历经百年变迁,它包含着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多重人文价值。从城市空间地理的利用,到政治经济背景的变迁,再到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诸多讨论都可在此找到身影。

 
本次启动的特别展览“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正是以上生·新所城市片区的历史转变为线索,以城市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力求在宏观历史变迁与微观个人情感、记忆与生活的两极张力中,寻找对“城市更新”的新观察、新认知和新思考,更进一步映射当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议题。
展览以三个历史性的空间转变时期为架构,通过“田园”“单位”“社区”三个主题单元分别对应不同时期:作为建筑历史起源的1920-1930年代;作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1951-2016年;2018年之后作为当代城市更新案例的上生·新所。

“田园”单元由冯立担任学术主持,以不同形式的历史资料,聚焦呈现近代上海“哥伦比亚建筑圈”的历史起源。展览特设了五个彩色建筑模型,并生动还原了早期建筑的风貌及模块沿革;展览还将展示“哥伦比亚圈”第一批社区居民的铭牌原件,以及与当时该区域景况相关的书籍、地图、影像材料,让游人直观感受百年前上海滩的独特历史。

“单位”单元由华霞虹担任学术主持,聚焦呈现建国后至2016年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时期,该单位从郊野田园建筑到现代城市单位大院的历程中,发生于建筑、空间及人文场景的巨大转变。
 
展览特别绘制的城市空间年表和卫星地图,将生动展示上生所的变革背后的历史和城市转型,以及弥散在周边城区中的单位故事。展览团队还访谈了多位在原上生所工作三十余载的老职工和新华路街道居民,用多媒体方式重现个人记忆中的城市历史。

“社区”单元由宿新宝担任学术主持,展现2018年之后上生·新所的重新开放和建筑新篇章。本单元聚焦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通过城市有机更新重焕活力的变化历程,内容涵盖上生•新所城市更新项目、城事设计节、新华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等。
 
从郊野田园之中的乡村俱乐部,到生产生活集体化的机关单位大院,再到当代城市生活的多重社区网络,本次展览三个单元不仅呈现了建筑、城市与日常生活的新旧更替,还代表着三个历史时期对于“理想空间”与“理想生活”的不同憧憬与追求。这也正是展览“理想之地”的命名之意。

面向未来的城市更新

本次展览的核心关键词“城市更新”,不仅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当代全球城市化正在面对的共同话题。
 
2016年,万科初遇延安西路1262号地块,开始对原有建筑和场地进行更新改造。万科团队在空间规划和建筑单体上秉持“平衡新旧肌理、寻找空间秩序”的原则,按照“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不仅对老建筑进行了精细入微的修缮保护,更主动寻找历史建筑使用功能的转型方向。
 
经历微观的修缮和整体规划调整,上生·新所的呈现,不仅将原有的机关单位大院老建筑转变为包含办公与商业的创意园区,更是将老上海街区中的“封闭之地”转变为全面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文脉的延续才能让价值恒久。”万科集团合伙人、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城市更新项目既要着力延续历史文脉,又要赋予其适合时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功能。
 
孙科别墅的修缮完成,将完整补齐上生·新所历史记忆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将引导人们开启对于未来城市更新的更多思考。

展览信息
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
IDEAL:The Exhibi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and Historical Review of Columbia Circle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上生·新所 孙科别墅一层(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60号)
策展人:冯路
参展人:华霞虹、冯立、李颖春、吴皎、姜娜、林晓丹、梅梦月、秦宇洁、陈聿珊、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
展览主办:上海万科
展览制作:活络空间设计事务所
支持单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新华路街道、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城事设计节、AssBook设计食堂、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
 
本次展览为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
提前3天开放预约名额
敬请访问展览唯一指定预约通道
上生·新所微信小程序

  • 供稿:上海万科

  • 编辑:《万科周刊编辑部


来源:万科周刊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