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白皮书(七)|商业与体育建筑相互融合的设计趋势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万商俱乐部 万商设计专委会 5.8w阅读 2021-02-09 23:14

商业与体育建筑相互融合的

设计趋势

商业建筑与体育建筑的概述

商业建筑及体育建筑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行为而出现与发展的。在传统意义上,商业建筑是指能提供人们购买各类商品与服务的消费场所。体育建筑则是指可用于进行各种体育运动、赛事、综合演艺、大型集会等活动的建筑。

我国商业建筑与体育建筑的现状

我国的商业建筑从小零售商店、百货商场到后来的购物中心,再到当今的商业综合体。承载着大众消费的主要职能,也引导着不同社会时期的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商业行为也随之发生着急剧的改变,特别是今天,网购的行为给实体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商业建筑的未来更增加了不确定性与运营的窘境,甚至诸多商业建筑因经营不利,纷纷进行了功能改造,很多已完全失掉了商业的功能和属性。商业建筑的设计与运营急需寻找全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

对于体育建筑来讲,我国在常年的 “金牌战略”和“举国体制”的引导下,催生了大量与之对应的体育建筑。也就是体育建筑仅仅是体育赛事的载体,从土地性质到地上建筑的功能、产权、运营许可等诸多方面,都悉数定义为所谓的“体育”。使体育建筑除了承载赛事、演艺活动、全民健身外,几乎不允许有可经营的建筑面积出现。众所周知,体育建筑运营成本极高,微不足道的收入无法平衡运营支出,几乎所有政府投资的场馆都要常年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转,甚至很多场馆陷入运营困境而停滞运行,逐年破旧失修,甚至瘫痪的比比皆是。

国外的经验

站在国际视野来看,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邻国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无不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上有着极其独到而有效的方法,使场馆能良性运营,长期盈利,迭代发展。同时成为当地社区甚至城市的活力中心,一直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而其中商业价值的开发利用,成为其获取收益的一个主要方面。

通常情况下,国外体育建筑的运营收益大致有如下几方面,一方面是赛事的门票和转播收益,第二方面是赞助商和广告收益(含包厢销售收益),三是餐饮和纪念品销售收益。在美国,某大型体育场在比赛日每日餐食的销售额达到300万美元(含各级包厢俱乐部的餐食销售)。有的体育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时尚社交中心、商业中心、青少年培训中心,不仅在比赛日人流如织,即便在非赛时的时段里,依旧人气旺盛,热度不减。比如美国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是NBA湖人队、快船队和NHL国王队三个队的共用主场,每年有超过270场的比赛与演艺活动在此举办。因此而在周边集聚起来的公共建筑有万豪及丽兹卡尔顿酒店、LA会展中心、微软剧院,以及大量的公寓、餐厅、电影院、商场等,自建成以来逐年推升着该区域的人气,这一区域被称为“LA  LIVE”,已经不仅仅是以体育运动为主的城市功能,而是以体育出发,融合商业、娱乐、会展多职能的城市中心区,已成为洛杉矶的标志地区之一(图-1)。

图-1 美国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LA LIVE夜景(美国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受托进行项目发展咨询)

2018年,NBA底特律活塞队由奥本山宫殿体育馆迁址到底特律的小凯撒体育馆,与NHL红翼队共用一个主场。这个球馆的设计更是直接将商业与体育建筑联合在一起,二者共用一个环形公共大堂,平时市民可以在此购物、用餐、办公,比赛日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人流有效分开,体育和商业及餐饮互不干扰,各得其所,保持着各自良好的运营效益(图-2)。

图-2 美国底特律小凯撒体育中心(美国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作为城市建筑师参与工作)

而诸多商业建筑也同时将体育内容融入其中,如越来越多的射箭、棒球打击笼、模拟滑雪机,甚至是模拟划水冲浪池都会被布置在商业建筑当中(图-3、图-4)。近年,体育运动方面的人机互动设备设施层出不穷,使互动体验式的运动内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商业空间当中(图-5、图-6)

图-3(来自网络)

图-4(来自网络)

图-5(来自网络)

图-6(来自网络)

国内的尝试与萌芽

(一)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不只是全球的瞩目,更重要的是给中国带来了体育建筑如何有效良性运营的思考和试探,尽管大多数尝试都是倒逼产生的,但毕竟已经看到了积极的变化。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现为凯迪拉克体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赛场,在奥运之后也经历了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阵痛期,首先美国的AEG公司获得了该体育馆的运营权,并进行了适应运营的全面改造,使一个纯粹的赛事载体彻底变为城市体育娱乐综合体,业主方华熙集团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造后,先是引入了国际**歌手的演唱会,使五棵松体育馆一跃成为国际一线艺人的演出平台和NBA级别的体育赛场。随后又通过南广场的“HI  PARK”篮球公园的开放与运营,聚集了年轻时尚的活力人群,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形成街头篮球文化的聚集地。再之后,便开发西部的地下商业街区,聚集商业零售、餐饮、娱乐、艺术展览、曲艺演出、儿童活动等一系列的商业内容,最终形成了北京市西部的时尚街区,体育与商业的运营互相推动,相得益彰,每日运营收入曾高达二三千万元,名称也叫作了“华熙 LIVE”(图-7、图-8)。

图-7 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华熙LIVE (北京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战略合作伙伴)

图-8 北京凯迪拉克中心 / 华熙 LIVE(北京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战略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给上海带来了空前的国际影响。而世博会的演艺中心现为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也是之后经改造成为上海的一处体育娱乐综合体,集体育赛事与文化演出于一体,运营方依然是美国的AEG公司,开业以来受到了市民的认可,也是融合了餐饮、零售、培训等业态,同样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与城市影响力。

此外,深圳的深圳湾体育中心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举办地,由华润集团投资兴建并负责后期运营。该体育中心在建设初期就融入了华润集团的后期运营思想,出现了设计、运营、建造一体化的新尝试。在后期商业运营方面,深圳湾体育中心已形成深圳市青少年教育培训的聚集地,并由此衍生了餐饮、零售等业态。目前深圳湾体育中心已成为深圳主要体育赛事、一线艺人演出,以及大众消费的综合城市公众空间。

(二)如前所述,商业建筑面临的运营挑战也是巨大的。而各大商业集团都在大力发展与打造自身的特色,目的只有一个——“吸引人流”,有很多已经在业内形成颇具代表性的商业模式。

也许是看到了国外的先例,也许是吻合了国内大众的需求,国内的商业建筑都或多或少地融合了诸多体育元素。如华润的“海口华润N次方公园”,就是集中各种潮流的室外极限运动的主题商业,通过不断举办各种级别的赛事或大众体验式的运动,以及植入乐队演出、艺术涂鸦、美食、科技体验等内容,取得了很好的聚客效果,也给城市增加了活力。此外,万达MALL应该是较早引入运动元素的商业建筑了。从最早的在商业空间里植入蹦床馆等小型体育内容,到后来直接将大型滑雪馆与商业、酒店等城市公共建筑综合于一体,尽管承受着能耗巨大的成本压力,但依然堪称国内商体融合之先驱。

2021年及以后商业建筑与体育建筑

相互融合的设计趋势

纵观国内外的过去与现在,未来体育与商业建筑融合的设计趋势以成定局。从体育建筑方面看,国内目前正在策划、设计或在建的各大体育场馆,其中很多都附加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建筑,都在试图走上一条体育建筑综合利用与赛后运营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之路。而商业建筑也在大力融入各种体育内容,具体可细分为如下几方面:

趋势一:项目预期应对城市发展有益,而不仅仅以项目盈利为目标

任何一个脱离了项目所在城市、所在区域价值的项目都终将是失败的。因此,在做商体融合的项目策划、概念设计,或是初步设计乃至施工图设计时,首先应该把城市发展的需求放在第一层来思考。找到可以推动区域价值提升的切入点之后,才可以研究项目本身的发展目标及具体策略,这样才能建立项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美国国家网球中心举办的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每年给纽约带来7亿美金的经济影响,美网自身也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与口碑(图-9)。

图-9 美国国家网球中心(USTA)中央球场(由美国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完成)

趋势二:因势利导,设计应符合项目地的产业发展与大众体育运动的共同需求

在充分研究和分析项目地的各项现状因素后,针对性或创造性的提出适合当地大众习惯与消费能力的体育或商业内容,进一步在设计建造中落实,真正将内容建立在可实施、可操作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人流的聚集,商体互动。完全主观地布置各种看似丰富的体育运动场地,实际使用时无人问津;或不经分析主观凭空规划设计某一类型的商业空间,形式上看似空间活跃,但无法真正提供实际可参与的内容,这都是不可取的,只能是一种浪费。

趋势三:商业业态与体育内容的匹配度和价值互动,避免相互抵触

商体融合的空间设计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商体间的匹配度。与一个特殊专属功能的体育场馆相邻融入商业内容,或在商业空间中植入不同的体育内容时,其商业业态与体育内容均应该是各不同的,要与所毗邻的功能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抵触,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最大的价值。

趋势四:讲求商业与体育建筑的合理面积配比,以及各类空间各自的尺度合理性

专业体育运动有其专业上的高水平及对观众的强烈吸引力,这无疑对于商业也是非常珍贵的。但专业体育运动对赛场要求高,空间尺度大,能耗巨大,最关键是商业平效很低。因此,如果这部分面积过大,势必带来浪费和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故,应注意商业与体育建筑的合理面积配比,及体育设施的合理建设标准。当然商业空间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多,看似有很多很值钱的商业面积,但实际不能用或不好用,也就失去价值了。

趋势五:户外空间价值的激发,提升场景营销的配合度

户外空间往往会被简化、被忽略,或只是在景观环境的形式美上着力打造。但实际上其价值不仅超乎想象,还因为户外空间没有建筑面积,建造成本远低于建筑的建造成本(仅会发生景观、市政和绿化等成本),而或大或小的户外空间可以根据与之相邻的建筑功能,开发出各不相同的经营价值,等于徒增了营业面积。即便不用来做营业外摆区,也可以利用不同尺度的户外空间举办活动(产品发布、社会赛事、乐队演出、公益活动等)来拉动人气,带来人流,提升广告收益。因此,户外空间的平面和剖面都不要设计的过于复杂,绿化、水池等尽量不做或只沿着空间四周少量设置,减少对大量人流集散的不理影响。(图-10)

图-10 美国佛罗里达州代托纳500赛道的户外休息空间 (由美国诺萨蒂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完成)

趋势六:体育建筑在比赛日应保证商业正常运营

商体融合在于良好的互动,体育建筑的比赛日,是人流最多,气氛最热烈,商机最大的时候。各类商业均会因此而大幅提高营业额,体育建筑也会因此更加赚钱(图-11)。但是,失败的设计是商业在平时可以完全对外营业,而在比赛日,由于流线设计的问题,必须关闭全部或部分商业店铺,这种做法是必须避免的,否则将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图-11 深圳体育中心改造设计方案中的商业与体育的融合发展计划(由美国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完成)

趋势七:同一建筑空间的多功能转换

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体育建筑,越来越多的需求是随机应变。是空间可以尽量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甚至是频繁的互相转换。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趋势八:设计良好的商业及体育之间的人群互动关系

商体互动是我们的目标,而对商体两部份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互动行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导致空间设计上的不同。简单的将两个空间放在一起,而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设计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创造一处拍照片的地方,而不是人们使用甚至是享受的地方,只注重空间形式而忽略了人在其中的行为引导,这关系到实践中的客群是聚集还是离散。

趋势九:充分考虑赞助商或广告商的需求,让设计推升广告或赞助的收益

无论体育建筑还是商业建筑,广告赞助的价值越来越突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赞助商权益的实现及广告价值如何最大化。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代托纳500赛道的改造设计中,将一英里长的看台后面,设计了5座冠名大门,平均每座大门有2万名观众在此出入,每座冠名大门每年的冠名价格为300万美元(图-12)

图-12 美国佛罗里达州代托纳 500 赛道的冠名大门(由美国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创意并完成)

趋势十:注重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管理与分析平台的建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项目肯定会经历逐年不断的调整,才可以实现良性的运营,而其中数据的作用至关重要。站在迭代发展的角度上讲,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全部取决于自始至终的数据,事实上我们要根据数据进行迭代设计。因此,在项目初始阶段就要搭建智能化的数字信息平台,收集处理所有信息,指导项目未来的演变。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建筑与商业建筑相互融合的设计是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融入每个时代的特色,并与人们的需求相契合,从而实现迭代发展。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寻着上述的原则与趋势,在每一个项目上找到思维上的自我突破,灵活运用手中的各种资源,使其充分地创造性地发挥作用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者:王光新

北京诺萨迪建筑师事务所(美)执行董事


『热文推荐』

☆177亿!北京SKP问鼎全球“店王”

☆2021白皮书(六) | 文旅商业设计趋势

☆2021白皮书(五) | 商业室内设计趋势

☆2021白皮书(四) | 商业小镇设计趋势

2021白皮书(三) | 商业不动产升级改造设计趋势

2021白皮书(二) | 商业设计发展趋势

2021白皮书 | 购物中心建筑规划设计趋势


来源:万商俱乐部

作者:万商设计专委会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