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给到平安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拾遗地 十一弟 7.9w阅读 2023-09-24 15:19

文/十一弟

这几天,证监会收到了一封举报信——

平安不动产在公开发债时,隐瞒了债务违约。

举报的具体内容是——

平安不动产为一笔2.5亿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流动性支持,而这笔贷款中有2亿逾期。

经过法院判决,平安不动产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却并未偿还。

收到举报以后,证监会向平安不动产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其披露相关情况。

这封举报信背后,大概有高人指点。

因为对方选择举报的时间点,很敏感——

平安不动产刚好在注册一笔本金180亿的债券发行,用来置换融资。

目前,该笔债券已经提交注册,正在报送给证监会审核。

在问询函里,证监会给平安不动产下了通牒——

“三个月内提交书面回复意见。若不能按期回复,将会终止审核。”

压力给到平安不动产了。

2亿逾期贷款与180亿债券发行,这个选择题并不难。

正是要命的时候,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平安不动产,是平安集团旗下最核心的地产业务平台。

它主要有两大业务——

一是帮助母公司平安集团提供房地产投资管理,尤其是保险资金对商业物业的投资配置;

二是对外开展的房地产投资,通过股权、债权形式。

背靠平安集团,平安不动产可能是国内最有实力的开发商之一。

但还是踩雷了。

十一弟查了下,平安不动产牵扯的债务违约,是在郑州参股投资的一个住宅项目。

三年前,来自福建的开发商——正荣地产,与平安不动产联手,在郑州拍下了三块地。

其中,正荣摘牌了23号地块,平安不动产摘牌了24、25号地块,总地价16亿。

这三块地,均由正荣操盘,开发成了湖悦澜庭北苑、湖悦澜庭南苑、御首苑。

在项目股权分配上,正荣是大股东,持股51%,平安不动产持股49%。

当时,正荣的势头正盛——

那一年,它的销售额突破了1300亿,增长了两成以上,扩张很快。

正荣吃肉,平安不动产想跟在后面喝汤。

两年前,由24、25号地块开发的湖悦澜庭南苑、御首苑,都已经开盘。

但由23号地块开发的湖悦澜庭北苑,却迟迟未能入市。

为了开发湖悦澜庭北苑,正荣与平安不动产专门设立了一家项目公司——

荣璟(郑州)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拿地几个月后,荣璟置业向恒丰银行申请了一笔2.5亿本金贷款。

这笔贷款以土地作为抵押,正荣提供全额担保。

另外,平安不动产以49%的持股比例,提供流动性支持。

贷款一年后,荣璟置业还掉了五千万,还剩下2亿贷款本金。

去年初,正荣地产暴雷了。

恒丰银行想要及时止损,根据贷款协议,它宣布剩下的2亿贷款提前到期。

去年六月份,恒丰银行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要求荣璟置业归还欠款,正荣地产、平安不动产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由于正荣暴雷,平安不动产及其合作开发的郑州项目,跟着陷入了被动。

其中,两年前开盘销售的御首苑,去年出现了停工。

原本约定在今年上半年交房,但由于资金短缺,已经延期了。

作为郑州项目的小股东,平安不动产进退两难,没有选择兜底。

正荣惹上的大麻烦,丢给了买房的业主和地方政府。

但银行不同,它要求平安不动产按照贷款合同办事。

根据当初的贷款协议,平安不动产以49%的持股比例提供流动性支持,需要向恒丰银行偿还大约1个亿。

据说,在诉讼过程中——

平安不动产以其上市公司母公司平安集团未就担保事项公告为由,主张流动性支持函无效。

也就是说,平安不动产其实不太想认账。

结果,官司打输了。

恒丰银行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正荣地产、平安不动产、荣璟置业,都被列入了被执行人。

在平安不动产申请注册180亿债券发行时,对方又从背后捅了一刀——

瞅准时机,向证监会举报其隐瞒债务违约。

举报人的意图很明显——

就是想给平安不动产施压,让它尽快还款。

这两年,由于楼市下行,平安不动产也很难幸免——

去年,它的收入下滑了四成,利润减少了八成。

今年上半年,平安不动产没能止住颓势,收入、利润还在下跌。

它的一块主要业务,是帮助母公司平安集团提供房地产投资管理。

因此,相当一部分收入,其实是来自平安集团。

这几年,在房地产投资策略上,平安集团也开始进行调整了——

尤其是重仓华夏幸福,让它吃了大亏。

对很多国内险资来说,房地产不再是小甜甜了。

去年,平安集团从母公司收取的投资顾问费,大幅减少了七成以上。

而这些关联交易收入,一度是平安不动产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到上半年,平安不动产手上的现金,还有上百亿左右。

而接下来的一年内,它需要偿还的有息债务,就有193亿,资金压力也很大。

在下行的市场里,原来跌倒的不止是开发商。

哪怕是保险巨鳄,也开始感受到寒意了。

来源:拾遗地

作者:十一弟

相关标签:

债券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