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国内医美龙头企业爱美客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为4.44亿元,同比下降15.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2亿元,同比下降24.0%;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33亿元,同比下降38.0%;EPS(全面摊薄)为1.4665元。
而在2024年,爱美客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的年度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首次跌入个位数区间。尽管公司推出了历史最高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8元,合计派发11.45亿元,占净利润比例达58.51%,但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并未缓解。
年报数据显示,从业务结构来看,溶液类与凝胶类注射产品仍是爱美客的核心支柱。溶液类产品以“嗨体”为主力,2024年营收17.44亿元,同比增长4.40%;凝胶类产品营收12.16亿元,同比增长5.01%。尽管两大品类仍维持正增长,但增速较2023年大幅下滑,且销量与价格呈现分化态势。溶液类产品尽管销量增长24.4%,但营收仅微增4.4%,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下的被动降价策略。凝胶类产品则面临销量下滑11.24%的困境,可能通过提价维持了营收增长。
玻尿酸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也在加剧。截至2023年底,国内获批的玻尿酸注射产品已达59款,华熙生物“润致·格格”等竞品的入场打破了爱美客在颈纹修复领域的垄断地位,价格战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医美行业整体增速从2023年的超20%降至2024年的约10%,消费频次与客单价双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德勤与艾尔建美学的报告指出,轻医美消费逐渐从线下诊所向电商直播渗透,消费者对玻尿酸等原料的认知趋于理性,行业“暴利神话”逐渐褪色。
面对增长瓶颈,爱美客正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找突破口。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支出3.04亿元,同比增长21.41%,占营收比重达10.04%,重点投向肉毒素、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等临床阶段项目,但产品上市仍需时间。对外并购成为短期策略,2025年3月以13.73亿元收购韩国再生医美企业REGEN 85%股权,获得其核心产品“艾塑菲”(童颜针)的全球分销网络,此举被视作进军海外市场的关键一步,但高达1344%的溢价率引发市场对商誉风险的担忧。此外,公司推出体重管理产品“超模丸”,尝试切入大健康领域,试图复制GLP-1类药物的市场热度,但消费品赛道与医疗器械的运营逻辑差异或将带来挑战。
行业层面,“医美三剑客”集体面临转型阵痛。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暴跌70%,转向合成生物技术寻求突破;昊海生科以低价策略下沉市场;爱美客则坚守高毛利路线,等待新品周期。三者市值总和从巅峰期的近4000亿元缩水至不足千亿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医美行业估值逻辑的重构。
玻尿酸市场的天花板是否已现?短期来看,监管趋严、竞争白热化与消费理性化确实压缩了传统产品的增长空间。但长期而言,爱美客在再生材料、减重药物等领域的布局若能成功商业化,或能打开新的增长曲线。其国际化尝试虽处于初期(2024年海外收入仅158万元),但借助REGEN在34国的资质,欧美市场的拓展值得关注。行业洗牌期,技术迭代与合规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变量。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