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地产利润跌九成,林希压力有点大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05707 2.8w阅读 2025-05-13 15:59

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国贸地产董事长林希的公开露面次数并不多。

最近一次是在年初的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林夕发表讲话,他围绕“形势”一词,对国贸地产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态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国贸地产,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仍在逆势扩张的闽系国资房企之一。行业下滑的大趋势下,林希执掌下的国贸地产面临着多重挑战。

2024年,国贸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404.58亿元,营业总成本为368.33亿元,营业利润为16.69亿元,利润总额为16.87亿元,净利润为14.24亿元。营收和利润相比于2023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为52.79%41.23%

但不可忽视的是,归母净利润仅有0.39亿元,同比下滑90.7%跌至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少数股东损益为13.85亿元,相比于2023年的5.9亿元翻了一倍还多。

乐居财经查阅国贸地产合并利润表发现,有几项数据的变动幅度较大,导致了盈利能力的下滑。

其一,去年财务费用7.31亿元,2023年为3.78亿元;其二,资产减值损失激增至25.3亿元,2023年仅有6.23亿元。

财务费用的增加与其债务及利息支出有很大联系。

去年年末,国贸地产合并口径的有息债务余额为248.7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为60.13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2.74亿元,据此计算,现金短债比约1.7

融资渠道方面,国贸地产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及股东借款进行筹资。2024年,国贸地产没有从母公司厦门国贸拆入资金,而2023年拆入了61亿元。截至去年年末,拆入资金余额仍为61亿元。

国贸地产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体现在存货跌价损失上。

规模扩张的另一面,也伴随着国贸地产急剧攀升的应收账款。特别是对合作方的应收账款往来,成为国贸地产隐藏的风险因素。

2024年,国贸地产的应收账款为11.74亿元,同比增长了2.2倍。

这一年,国贸地产对8506.04万元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另外,其还对6.21亿元的其他应收款计提了坏账准备。要知道,国贸地产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也才3900多万。

在国贸地产175.76亿元的其他应收款中,来自地产合作的方的往来款88.51亿元,占了49.6%

国贸地产的主场在大本营厦门及周边城市,近几年拓展至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国贸地产加强了项目合作力度。

国贸地产的拿地力度一直较大。2021年的全口径拿地金额已经超过当年销售金额。2022~2023年拿地金额占当年销售金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仍保持了较大的拿地力度。

根据国贸地产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2023年国贸地产于厦门、福州和上海的全口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54.36%13.93% 11.08%20241~6月销售金额贡献前五大城市为厦门、福州、上海、成都和南京,上述城市当期销售金额合计占比达76.94%,其中厦门和福州占比分别为28.95%24.53%

2022年,国贸地产的行业排名还无缘前502023全年,国贸地产以525.4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位列行业第292024年,国贸地产实现全口径销售额356.9亿元,同比下滑超30%

反映到合同负债上,国贸地产2024年的合同负债为244.79亿元,较2023年下降31.19%

由于销售业绩下滑,销售回款减少使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4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88.12亿元。

去库存都成为行业近段时间以来的一个关键词。经历了逆势扩张的国贸地产,无疑也面临着较高的库存压力。

国贸地产2024年的存货为658.25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753.24亿元下降约12.6%。市场持续低迷之下,较大的存货规模使得国贸地产计提了较大额度的跌价准备,达36.82亿元,是2023年的2倍还多。

今年前四个月,国贸地产以111.6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位列克而瑞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100的第22名。

报告期内,国贸地产的董事、高管变动频繁,共6人离任或变更,占期初人数的54.54%。其中,董事詹志东、曾源等离任,张文娜、庄智博等新任;高级管理人员中,庄联郎离任,鹿兵、李剑峰等人就任。

相关标签:

地产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