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旗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金融”)被曝大规模不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多名接近该公司人士对新浪金融研究院表示,此轮未续约人数在200到300人之间,公司至今未给出具体不续签的解释。
据新浪金融研究院从多名收到“不续约”通知的员工处了解,他们在合同到期前夕被公司突然通知将不再续签,有员工表示:“前一天晚上还在公司加班,第二天跟领导面谈时知道了自己合同到期不续约的事。”
在补偿方案方面,受访者称花旗金融拟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N标准进行赔偿。
与之前公司裁员的赔偿标准相比,此次不续签员工称“待遇大不如前”。据悉,去年被裁时,员工可获得N+3的补偿,并提前两个月通知。而这次仅提供N的赔偿,且几乎没有缓冲期。
合同临近到期,
大量员工突遭不续签
据多位受访员工称,此次未续约员工主要系2022年入职、签署三年期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合同集中到期时间为2025年5月至6月。公司于5月14日起陆续通知员工,确认不再续签。
据多位受访者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收到正式“不续签”通知的花旗金融员工人数主要为社招员工,部分2022年6月入职的校招生也在列。
“7到8月份的不续约名单也已经下来了,不过一切还在谈,针对的主要人群是2022年入职公司的校招生。”一名知情员工表示。
据花旗中国官方回应:“作为常规业务运营的一部分,花旗金融持续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决定不续签固定期限合同时,花旗金融将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并竭力为受影响的个人提供支持。”
有员工表示,之前领导跟我们提过续约一事不用担心,“在我们团队内,其实今年3月领导就提醒我们,公司已经审批通过了新合同,等我们第一份合同一到期就可以续签。”但5月14日下午,他却接到直属上司口头通知,称他不在续约名单中。5月15日,一名此前从未接触过的HR找到他约谈,方式为公司内部Zoom语音会议,通话时间不到两分钟,正式告知不续签。
多位员工向新浪金融研究院反映,公司并未就本次集中不续签行为进行任何公开解释或说明。“连我们的直属领导都很惊讶,也是一头雾水。”有员工表示。
补偿方案赔付N
在员工收到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上,花旗金融表示,在员工办结离职交接手续后,公司将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补偿方案方面,受访者称花旗金融拟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N标准进行赔偿。
与之前公司裁员的赔偿标准相比,此次不续签员工称“待遇大不如前”。据悉,去年被裁时,员工可获得N+3的补偿,并提前两个月通知。而这次仅提供N的赔偿,且几乎没有缓冲期。
一名曾在2018年被花旗裁员、2022年再度入职的员工称,当年整个业务线被撤,领导提前半年通知,并给予N+3补偿。“这次太突然了,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
此外,此次不续签的员工中还涉及部分中高层,他们目前的月薪高于“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三倍”。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我们也在担心赔偿标准会按最低限走,因为如果按照3倍社平工资赔的话,我们就都亏大了。”一位中层员工坦言。
陆续开始业务交接
“我们组不到100人,这一波就要走掉四分之一。走完以后,前端只剩下一个人。”一名在5月底合同到期的花旗金融员工表示。
一名花旗金融的中层人士表示,收到合同终止书后开始交接工作,但因为没有back up,只能把手头上的工作先交接给自己的同事,“同事也是一脸懵,他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做,我们工作性质是一个人负责好几个项目。”
上述中层人士还提到,今年尤其明显的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各个部门已经在安排中国员工为新入职的一些印度员工提供项目培训流程讲解等。
“我们global组里面进来了大概5到6位印度同事,因为我们global团队是在上海、伦敦、纽约,上海和伦敦合作的比较密切,我知道的伦敦那边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陆陆续续进来了大概5到6位印度同事,加到我们组里面。”
有员工透露,自己正在负责的信用风控项目,“我们都准备好要上线了,但是现在后续要移交到印度站点那边。”据悉,花旗集团在亚太地区主要的三大技术与运营中心分别位于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其中上海和印度为主力站点。
天眼查显示,花旗金融前身为“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735万美元,是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广州、大连设有分部。其社保信息显示,2023年花旗金融有员工4700人。
其官网介绍,花旗金融是花旗集团全球运营技术中心之一,为全球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花旗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与金融运营支持,涵盖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香港等全球金融中心。
花旗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集团还宣布将回购200亿美元股票,以提升股东回报。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表示,2024年是战略重组关键之年,花旗正加快效率提升,并控制支出在预算范围内。
2024年花旗银行官宣中国个人业务关闭。
2024年1月,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发布《有关花旗在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通知》,自2024年5月6日起,花旗中国个人信用卡将停止交易功能,届时将无法继续用于消费支付等交易用途。同时,花旗中国将逐步停止提供相关产品权益与服务。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