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挂牌成立后,内蒙古也取得了农信社改革的新进展。
5月26日,内蒙古农商银行发布消息称,该行组建工作已完成,并将于5月27日正式开业。天眼查显示,内蒙古农商银行已于5月17日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丰,注册资本超580亿元,成为全国首家一次性整合120家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的省级统一法人银行。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农信社改革正在加速推进。截至2025年5月,浙江、辽宁、山西、四川、广西、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等10省份已正式成立省级农商银行或农商联合银行。
不到一年时间火速成立
筹备期内多次部署不良清收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历程堪称“加速度”。
2024年8月,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发布公告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93家内蒙古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26家区内村镇银行,已分别完成内部公司治理程序,审议通过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相关事项并形成决议。
2024年12月5日,内蒙古农信发布《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征集发起人说明书》,拟募集约560亿股份,将全部作为内蒙古农商银行资本金保障资本充足率指标,满足筹建和开业的监管要求。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间,银信科技、蒙草生态、拉卡拉相继公告,宣布将对持有的包头农商银行全部股份以零元退股。
对于退股原因,蒙草生态表示,包头农商银行参与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综合考虑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未来业务布局等多方面因素,为更好聚焦主业发展,拟将所持包头农商银行股份全部以退股方式退出。
在挂牌倒计时阶段,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备组将不良资产清收列为头号任务,多次召开五次专题会议,部署清收策略。例如,2024年9月10日,内蒙古农信联社召开全面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专题座谈会和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座谈会。时任内蒙古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提名)刘丰在会上表示,清收处置没有捷径,要站在维护债权的角度,全力以赴依法清收,实事求是制定能落地的还款计划,抓紧出台、敢于出台切实可行的促收挽损政策。
今年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批复,同意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要求其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接受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的监督指导。筹建工作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监管部门提出开业申请。
批复发布后,刘丰在筹备组第三次会议上要求,要锚定挂牌开业目标,进一步做到思想聚焦、任务聚焦、精力聚焦,毫不松劲、加快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5月13日,刘丰再次强调,开业筹备工作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能过分乐观、应对简单、卡位不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应想尽想,对能够提前启动的工作应早尽早、先试先行。
天眼查显示,5月17日,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登记成立,注册资本达580.2亿元,由鄂尔多斯市德运物流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建工路桥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内蒙古农商银行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
全国农信改革呈现多元模式路径
此次内蒙古农信社改革采取了组建省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方式,也是全国农信社改制过程中首次将村镇银行一并纳入。
据了解,目前,农信社改革主要有四种模式:成立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转型为金融服务公司、改制为金融控股公司。
而在本轮改革实践中,各地重点探索的是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与省级农商银行两种模式。
其中,浙江、山西、四川等地选择联合银行模式,即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是独立法人,下辖各家银行也是独立法人,有助于保持中小银行的业务稳定,本身改革成本比较低。在组建联合银行过程中,包括“上参下”和“下参上”两种不同股权结构。
辽宁、海南、河南等地则选择组建省级农商银行。下辖的农商银行、农信社被吸收合并为分支机构。这种模式股权清晰,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打造品牌形象,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农信社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部分地区选择了更为稳健、循序渐进的“分步走”策略。
例如,新开业的河南农商银行由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郑州农商行等24家法人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此前,由河南省联社改制而来的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于2023年11月揭牌。
辽宁农信社改革的第一步是将沈阳农商银行和30家农信联社合并组建辽宁农商银行;第二步是将其余农信系统内的银行吸收合并至省级农商银行中。
此次内蒙古农信社改革一次性把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93家内蒙古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26家区内村镇银行,共120家机构新设合并为统一法人,这样的改革模式和规模,在全国农信系统尚属首例。
官网信息显示,内蒙古农信社联合社成立于2005年8月,此前有法人机构93家,其中,农商银行37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统一法人社53家。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农信社资产总额883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435亿元,较年初增长6.2%;各项贷款余额4379亿元、实际增长4.6%。
“一省一策”多地开花
已有10省农信社改革成果落地
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风险在中央一号文件、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繁提及,已成为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
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当前,在农合机构的风险管理方面,主要依靠推进省联社体系的改革来处置高风险机构问题。而对于村镇银行的风险化解,则侧重于压实主发起行的责任,并协调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浪金融研究院关注到,2022年4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成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拉开了全国农信社改革的序幕。此后改革进程持续加速并进入密集落地期。
截至2025年5月,已有浙江、辽宁、山西、四川、广西、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等10省份的省级农商银行或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成立。仅2025年以来,就有多个省份的农信社改革取得新进展。
例如,2月26日,河南农商银行在郑州正式挂牌开业。同日,河南农信发布公告,宣布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等25家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河南农商银行,并公布了河南农商银行领导班子的任命情况。
4月8日,由省联社改制而来的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全国农信改革浪潮中的“江苏方案”正式落地。
4月17日,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开业仪式在南昌举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为江西农商联合银行颁发《金融许可证》,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江西农商联合银行颁发《营业执照》。
此外,今年1月23日,新疆农村信用社2025年党建暨经营工作会议指出,新疆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方案已获国家批复,“积极筹建新疆农商银行”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重点工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疆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力争年内实现新疆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贵州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2025年将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深化央地监管协同,健全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机制,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