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雪报道,从河南村办胶管厂的业务员,到北交所上市公司掌舵人,赵洪亮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创业故事。
1994年,河南农村青年赵洪亮进入村办胶管厂做业务员,开启命运转折。当时工厂经营不佳,产品滞销,赵洪亮一干就是十年,一心想把产品卖好。2003年工厂停摆,他毅然决定创业。
创业初期,“没钱”成了最大难题。2004年,初中同学拿出全部积蓄支持他,随后他东拼西凑,用几万块钱租赁简陋厂房,在漯河民营工业园开启流体软管制造之路。当时厂房条件艰苦,老厂技术员提出月薪1000元的请求,比原工厂高500元,赵洪亮咬牙答应,一心想让跟着自己的人过上好日子。
2005年,赵洪亮发明的“凹凸胶条”技术成为关键转折点,产品价格提升15% - 20%,公司销售额从第一年的580万元跃升至第三年的2800万元,这让他坚定了“搞研发提升价值”的理念。
这种创新意识融入了利通科技发展的血脉。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064万元,占营收4.27%,高于橡胶制品行业平均水平。18项发明专利使液压软管性能超越行业标准30% - 40%,配套三一重工、徐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然而,赵洪亮危机感十足。2013年他预警液压胶管市场会饱和,当时公司流体板块营收占比超96%,转型迫在眉睫。2015年行业进入红海,他参加北京石油展会时获得灵感,团队耗时一年研发出超高压石油软管,2019年叩开美国市场,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
公司以橡胶软管为基本盘,巩固成熟产品并推进核电软管国产化、数据中心液冷软管、海洋石油跨接软管等新产品产业进展。高分子材料板块承担着全产业链上游基石的关键角色,已建成年产2.5万吨高分子材料生产线。
此外,赵洪亮带领公司进入绿色食品领域,研发超高压食品灭菌装备。他介绍,HPP技术是低温、无添加的物理灭菌方式,契合当下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升级。公司围绕超高压领域可形成全链条能力,丰富产品矩阵,提升综合竞争力。
河南是全国食品工业大省,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当地食品企业众多,对健康绿色灭菌技术需求潜力大,这成为赵洪亮布局的重要底气。
暮色中,赵洪亮站在“让流体技术幸福亿万大众”的标语前,他从当年怀揣“吃饱穿暖”梦想的农民,到如今怀揣服务亿万人梦想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掌舵人,初心未改。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