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高增长背后过度依赖关联交易隐忧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7508阅读 2025-07-16 08:47

近日,惠而浦(600983.SH)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看似亮眼,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增559%至2.05亿元,扣非净利润增幅达857%,引发市场短暂狂欢。然而,深入拆解数据后,这份业绩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结构性隐忧。


业务模式依赖关联交易

惠而浦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36.49亿元营收中,海外市场占34.25亿元,比重飙升至93.85%;中国区收入1.25亿元,同比暴跌77.02%,仅占总盘子的3.43%。其前五大客户包揽了90.59%的销售额,所谓的“海外订单”多来自原母公司的代工订单。2024年惠而浦集团及其他关联方贡献营业收入26.83亿元,交易占比达73.52%,单一客户贡献甚至超过总营收的一半。若关联方订单波动,惠而浦中国的营收将大幅下跌。

2020年,惠而浦中国原大股东惠而浦集团萌生退意,格兰仕要约收购成为控股股东。自2021年格兰仕入主后,惠而浦核心业务模式转变为依赖大股东全球渠道网络,承接海外贴牌订单。从事家电进出口的许利民表示,这种代工化转型虽短期内推高净利润,但导致品牌价值持续流失与市场话语权削弱。惠而浦财务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4.5%,同期归母净利润大增148.72%,今年一季度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应收账款问题突出

惠而浦全面转向代工带来的代价明显,应收账款问题尤为突出。2024年,惠而浦应收账款为16.7亿元,同比增长21.65%,其中来自关联方惠而浦集团的应收账款达10.6亿元。在收入连年萎缩的情况下,应收账款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速更是达到36.5%。

2024年,惠而浦应收账款占当年营收比例达到45.79%,而2022年为26.85%。同期,归母净利润仅能覆盖12.5%的应收账款及票据,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657万元,现金流造血能力几近瘫痪。界面新闻发现,惠而浦中报应收账款占同期营收比例均高于同年年报。许利民解释,这种情况可能是延长客户信用期导致,本质是通过赊销向关联方让渡资金使用权,牺牲现金流换取账面营收。


管理架构扁平化存弊端

格兰仕入主后,试图强化惠而浦“代工厂”功能,控制成本。自2021年起,惠而浦组织架构走向极度扁平化,裁撤副总裁级管理层,仅保留技术、财务负责人两个高管职位,核心职能由总裁梁惠强直接统管,形成“总裁—基层员工”两级架构,且总裁梁惠强自愿放弃薪酬。

但这种方式引来了投资人疑虑,他们认为惠而浦业绩短期暴增主要靠压缩成本,成长边际有限。扁平化架构还导致管理链条断裂与专业能力退化,战略决策层面缺乏专业团队应对风险,职能合并使非专业人员接管关键业务。科林维权热线显示,惠而浦因维修响应慢、配件等待周期长、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遭多地消费者集体投诉。


内销市场溃败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股权后,双方在核心品类上出现同业竞争。格兰仕及其相关方承诺在60个月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但惠而浦似乎选择收缩国内市场。虽惠而浦称中国市场是公司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但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内销收入仅1.25亿元,内销崩塌伴随品牌价值系统性瓦解。淘宝平台“帝度洗衣机”店铺寥寥,历史售出数据个位数;惠而浦京东旗舰店全嵌入式冰箱历史销量为0,线上渠道沦为“展示橱窗”。线下渠道方面,销售人员数量从2020年的760人减少到如今的113人,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大幅削减,研发人员也有所减少。


关联方危机传导

格兰仕入主后,惠而浦对惠而浦集团的依赖愈发严重。格兰仕长期为惠而浦集团代工,2021年收购惠而浦中国后,订单迁移至合肥基地。2024年惠而浦集团亏损3.23亿美元,被迫出售印度子公司股份偿债,全球采购策略面临收缩风险。美国推行的关税政策也可能使惠而浦面临成本转嫁困局。

此外,近两年格兰仕主导惠而浦中国实施异常分红。2023年惠而浦净利润仅8113.27万元,却分红6.04亿元,分红率达744.69%,格兰仕分得3.49亿元;2024年再度分红2.22亿元,分红率110%。这种操作被市场质疑为“掏空式分红”,实质是将子公司积累利润转移至控股股东,牺牲企业长期投入能力。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