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6亿 - 2.4亿元,同比增加810.41% - 1265.61%,业绩大幅好转。
该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收186.8亿元,同比下滑2.05%;同期净亏损3.67亿元,利润同比下滑147.97%。当前,其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正处于破产重整状态。今年1月21日,相关银行向人民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进行重整,宁波鄞州区法院于2月初举行重整听证会,2月25日正式受理,3月20日裁定对杉杉集团及其子公司朋泽贸易进行实质合并重整。6月9日,杉杉集团发布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告,标志着重整进入关键阶段。杉杉集团及朋泽贸易所持杉杉股份的绝大部分股权,目前处于质押及冻结状态,重整可能导致杉杉股份控制权变动,但杉杉股份多次强调其业务经营独立未受影响。
杉杉股份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主要业务包括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部分。去年,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分别为杉杉股份贡献了43.88%和55.26%的营收。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核心主材之一,目前主要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为主。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人造负极材料市占率同比提升6个点至92%,杉杉股份蝉联人造负极市占率榜首。
杉杉股份相关人士表示,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受多方面因素促进。负极材料产品的原材料价格涨势回落是因素之一。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石油焦、针状焦和沥青粘结剂等。今年年初,受储能政策调整以及中美关税战影响,国内锂电池行业需求前置,国产石油焦市场价格由2505元/吨涨至4527元/吨,达到近五年以来价格高位,部分负极材料企业一季度毛利率承压。但自3月中旬起,下游需求转弱,市场成交价格走低,二季度国内石油焦价格不断走跌,季度均价3232元/吨。“原材料价格的下滑使得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显著减少,对企业的毛利率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隆众资讯负极材料分析师梁淑婷说。今年一季度,杉杉股份净利润约为0.3亿元,由此计算,该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约在1.3亿 - 2.1亿元之间,环比大幅提升3.3倍。不过,梁淑婷指出,当前负极材料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未见实质性好转,企业单靠市场驱动无法使业绩持续改善,仍需自身调控。
杉杉股份自去年开始的降本工作也对上半年业绩同比向好起到重要作用,负极材料业务在降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负极材料生产中,石墨化环节占据约50%的生产成本,而电费在石墨化成本中占比高达60%。头部负极材料企业均已在电费较低的云贵川地区布局石墨化产能,能够促进负极材料生产成本下降。截至去年年底,杉杉股份已经完成石墨类负极材料的中期产能战略布局,包括内蒙古、四川、云南三个一体化基地,其中内蒙古、四川一期已投产,云南一期产能爬坡中。
偏光片业务方面,目前也已启动相关工作,期望今明两年能够在降本、利润方面取得改善。
在负极材料方面,杉杉股份还在通过迭代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客户。其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供应国内头部客户;数码用6C + 极限快充负极材料,已供应数码电池行业头部客户。随着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加速发展,与之对应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市场空间也在加速打开。在该领域,杉杉股份自主开发了硅碳负极均相沉积技术,材料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截至去年年底,杉杉股份宁波硅基负极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高压实、长循环新型硅碳负极产品实现量产,已通过海内外头部客户的认证并实现批量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母公司财务费用,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参股企业的亏损,预计给杉杉股份带来 - 1.5亿到 - 1.7亿元的影响损益。巴斯夫杉杉成立于2021年,由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持股51%,杉杉股份旗下的宁波甬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巴斯夫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4年实现营收40.56亿元,净亏损3.67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
截至7月15日收盘,杉杉股份股价报9.13元,下跌1.3%,市值为205.37亿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