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济生物冲港股IPO,核心产品赛道及专利存忧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4337阅读 2025-07-17 15:07

据港交所7月14日披露,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B(简称“麦济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击港股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自2016年成立以来,麦济生物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管线。其最核心且进展最快的产品为MG - K10,已进入临床三期,是一款长效抗IL - 4Rα抗体。后续管线还涉及TSLP抗体、MASP - 2抗体等。不过,除MG - K10外,公司进展最快的产品MG - 014仅处于临床二期阶段。显然,麦济生物要实现自身造血盈利,关键在于MG - K10的商业化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麦济生物曾就IL - 4Rα相关专利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有过诉讼纠纷。天眼查信息显示,2018年立案,2020年民事判决的《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党某等相关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一案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认定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 - 4受体α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归三生国健所有。判决书显示,涉案专利申请技术与三生国健的IL - 4R项目在多方面具有较强相关性,麦济公司主张涉案专利申请技术系在受让序列基础上的人源化改造等意见不能成立。麦济生物公司创始人张成海及多位高管曾任职于三生国健。2018年麦济生物完成MG - K10的分子验证并开始流程开发,彼时知识产权案件尚未结案,不过麦济生物未在MG - K10产品的核心专利中列入上述侵权专利。

财务方面,目前麦济生物尚未有产品获批商业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向第三方提供研发服务。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麦济生物分别亏损2.53亿元、1.78亿元、0.27亿元,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1.66亿元、1.50亿元、0.24亿元。

从管线进展看,MG - K10是麦济生物进展最快的后备产品,其商业化情况直接影响公司能否正向造血。但国内IL - 4Rα赛道竞争激烈,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2020年上市并纳入医保;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去年9月获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去年12月第二个适应症获批;今年7月8日,先声药业引进的乐德奇拜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荃信生物、智翔金泰等多家药企产品均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2026 - 2027年将密集上市。

为应对竞争,没有商业化经验的麦济生物于今年1月与康哲药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授予其MG - K10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不过,康哲药业受集采影响,2024年营业额下降6.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下降9.0%。康哲药业表示正逐步克服转型阵痛,站在转折时刻,MG - K10未来的商业化情况还有待观察。

2016年至2025年,麦济生物完成了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2025年7月,麦济生物最新完成一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6亿元,此轮投后估值为26.4亿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张成海通过直接持股及麦康克持股,可行使公司约42.65%的投票权,张成海及麦康克将被视为一组控股股东。此外,张成海从2023年到2024年年薪猛涨超过3倍,2023年薪酬总额为546.9万元,2024年则为1808万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