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深耕数字金融破信息壁垒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4600阅读 2025-07-18 03:29

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数字金融成为金融体系创新升级的强劲引擎,金融机构如何释放数字金融潜力、重塑金融服务价值备受关注。华泰证券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其经验和成果为行业提供了具象答案。

华泰证券是一家坚信科技力量的公司。多年来,其在科技领域持续投入,在决策层面采纳科技侧意见,并于2019年设立数字化运营部开启组织变革。近年来,公司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总投入位居证券行业前列,秉持科技赋能回归金融服务本源的理念,着力打造穿越周期的数字化核心能力。

华泰证券的发展历程是业务与科技相生相伴的历程。2009年,公司前瞻布局移动互联网平台,研发“涨乐系”移动理财客户端;2017年上线首个自研机构交易平台产品MATIC;2019年上线机构客户服务平台行知;2022年全面上线FICC机构销售交易平台“大象平台”,实现FICC业务全面数字化转型。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数字化运营部总经理王玲表示,科技的初心是普惠,公司希望通过技术降低公众获得专业金融服务的门槛,有着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执念”和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公司不仅在投入上持之以恒,还在决策中充分考量科技因素。近年来,公司深入推进智能化背景下的平台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数智中台成为集团核心动力引擎,为各类金融应用提供数据洞察和智能化赋能。

随着AI大模型不断涌现,数字金融跃迁路径逐渐清晰。证券行业期待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有望借助大模型实现,华泰证券看到了新机遇。2022年生成式AI概念爆火,华泰证券在技术上紧密跟踪,应用侧小心落地。2024年下半年,在追踪到成熟的基座模型后,公司开始“跑步入场”,在AI平台上批量推广业务,并对业务和技术条线全员培训。目前,公司打造的金融行业垂类大模型,通过四方面协同创新,构建了通用大模型与领域小模型的集成编排和联接适配能力,在多个领域打造了人工智能应用价值用例。王玲认为,接入大模型只是开始,关键是将产品服务与大模型有机结合,金融机构应注重数据沉淀规整,为AI应用提供支撑。如今,华泰证券积极探索将多种技术应用于金融服务,努力实现关键领域自主研发。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打破信息流动壁垒”的挑战。在技术平权大潮下,信息壁垒被压缩,金融服务更高效透明,行业平台生态建设提上日程。早在研发“涨乐系”移动理财客户端时,华泰证券就酝酿生态开放理念,认为开放生态能造就更大规模、提供更优服务。公司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提升连接能力,建立多元生态圈。一方面构建开放化平台做大客户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战略投资+联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伙伴探索前沿领域。科技平权带来的信息透明有助于金融行业优化治理、消弭风险,如投行底稿数字化从满足自身合规风控需求开始,后推广至全行业形成标准。如今,华泰证券建成“投行云”,支撑投行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

围绕技业共创和数据驱动,华泰证券不断完善全局协同的科技治理体系。在数据治理方面,设置三级数据治理联动体系,完善管理细则,明确底层规则,实现多部门团队协作,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同时注重安全可控,建立运营监控体系,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实现业务全景感知。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