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国内休闲食品龙头良品铺子发布公告,拟引入武汉国资——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长江国贸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控股股东。
良品铺子方面表示,此次控制权变更并非简单的股权交易,而是控股股东基于公司长远发展做出的审慎选择。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引入产业与资本资源,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引入国资,行业变动频繁
近期,零食行业动态不断,头部企业人事与控制权变动频繁,业绩也普遍承压。7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发布两笔股份转让公告。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长江国贸签署协议,分别转让18.01%和2.99%的股份,转让价格均为12.42元/股;股东达永有限也与长江国贸签署协议,以12.34元/股转让8.99%的股份,转让后其持股比例从18.16%降至9.17%。
交易完成后,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减至17.22%,长江国贸持股变为29.99%,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变为武汉市国资委。公告称,本次股份转让尚需国资部门审核批准。同时,知情人士透露,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将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
不仅良品铺子,另一零食巨头卫龙核心管理层今年也变动频繁。7月9日,卫龙公告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辞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等职务,8月31日后生效,这已是卫龙年内第二位离任的核心高管。
在人事与控制权变动背后,零食行业业绩疲软。7月14日,良品铺子发布预亏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洽洽食品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71.05% - 76.25%;来伊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 -0.7亿元至 -0.47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国资入局为休闲零食行业提供了破局方向,良品铺子引入地方国资,将率先完成从“产品竞争”到“供应链生态竞争”的战略升维,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困境待解,破局迎来契机
良品铺子曾有过高光时刻,2020年以“高端零食第一股”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44.03%,还连续斩获15个涨停板,2021年营收突破90亿元。但2023年成为转折点,全年营收降至80.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46.26%。虽在2023年末进行管理层换届和“降价不降质”行动,但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业绩仍未回暖。
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指出,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青睐性价比消费,与良品铺子高端定位战略存在矛盾,且其战术无法支撑战略定位,渠道失衡、产品创新力不足以及供应链能力滞后导致业绩下滑。
在渠道方面,良品铺子依托传统线下门店和电商渠道起家,未抓住量贩零食和内容电商等新兴渠道机遇,而盐津铺子等对手集中资源布局新兴渠道实现快速成长,导致良品铺子渠道结构失衡,市场竞争被动。
产品上,良品铺子缺乏差异化核心品类,坚果品类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产品创新能力,无法支撑高端和品质定位。供应链能力滞后也是短板,供应链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竞争壁垒,若无法有效控制上游供应链,企业难以立足。
不过,控股股东更迭后,良品铺子将依托国资资源,聚焦产品创新与供应链整合,推动两大转型:从“品质零食”拓展至“品质食品”,从产品商升级为产业生态组织者。长江国贸强大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与良品铺子成熟的品牌渠道网络深度互补,有望解决此前问题。
跳出“零食”,重塑竞争格局
近两年,休闲零食行业变革剧烈,传统零食巨头业绩承压,量贩零食品牌崛起。以万辰集团为例,2022年营收仅5.49亿元,到2025年一季度已破百亿元。截至2025年7月,中国零食量贩门店总数超4万家,预计年底达4.5万家,市场已形成双寡头格局。
面对量贩模式冲击与自身增长瓶颈,传统零食品牌转型箭在弦上,“跳出零食边界”成为突破口。今年4月,良品铺子明确向“品质食品”扩容,确立四位一体战略;三只松鼠5月下旬宣布向全品类扩张。
引入长江国贸后,双方将强化供应链协同,助力良品铺子从“品质零食”到“品质食品”的生态转型。李应涛认为,良品铺子高端化与品质化定位无需调整,可通过技术创新、口味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强化供应链能力,解决渠道问题关键是开好店、开对店,确保店面形象与品质定位契合。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