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化东宝(600867.SH)发布长达数十页的公告,回复上交所对其2024年年报的问询。这家成立40年的胰岛素龙头企业在2024年遭遇了近20年首次亏损,金额约4272万元,其业绩预告更是戏剧性“变脸”,从2025年1月预告盈利4052.77万元,到2月修正为盈利1164.21万元,再到最终年报确认为亏损4272.32万元,短短三个月内业绩预期两度“跳水”,随即引发监管关注。针对公司业绩变化及后续提振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通化东宝方面致函并致电采访,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回应。
官网显示,通化东宝始建于1985年,是集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药品生产企业,1994年8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主要研发中成药、化学药及生物制品,主要产品有镇脑宁胶囊、东宝甘泰片、重组人胰岛素等系列产品。
2024年,通化东宝的年报让市场错愕,公司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72万元,同比下降103.66%,对于自2005年以来持续盈利的通化东宝,这张成绩单格外刺眼。
细究年报,通化东宝业绩亏损源于三重打击。一是与甘李药业(603087.SH)长达13年的“长舒霖”商标侵权诉讼败诉,终审判决赔偿6131.21万元。这场始于2011年的“双霖之战”,在2025年2月落下帷幕,江苏高院终审判决认定,通化东宝使用“长舒霖”商标存在“恶意”,与甘李药业“长秀霖”构成不正当竞争。在监管问询函回复中,通化东宝解释称,2022年9月针对一审判决提起二审上诉,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律师专业意见,认为该事项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因此未确认相关负债。在2024年四季度前,基于律师对改判可能性的评估,未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直到2024年年底按3000万元计提负债,然而2025年2月收到二审终审判决书后,终审判决赔偿额超6000万元,导致业绩预告被迫再度修正。
二是可溶性甘精赖脯双胰岛素研发项目终止,计提减值损失及确认预付款损失合计约3.2亿元。2018年,通化东宝引进该项目,2024年7月终止,决策背后是继续推进需投入5000万 - 7000万元临床费用,上市后却将直面激烈竞争,商业价值大打折扣。“壮士断腕”的代价高昂,两项合计吞噬3.18亿元利润,还让通化东宝错失国内双胰岛素市场的先发优势,研发策略面临考验。
三是胰岛素集采价格腰斩带来的收入下滑。2024年新一轮集采落地,通化东宝全线产品平均降价15%,其中门冬胰岛素价格降幅高达43%。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在集采中以A/A1类中选,总签约量较首次集采增长73%,但低价策略使公司生物制品毛利率减少了5.92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甘李药业在集采中采取提价策略,2024年净利润增长80.75%至6.15亿元。
尽管2024年业绩触底,2025年一季度数据却显露出复苏势头。在传统胰岛素红海市场中,通化东宝正寻求两条突围路径:海外拓展与国产替代。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近80%;2025年一季度已达0.58亿元,国际市场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公司还与健友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军美国胰岛素市场,但海外收入基数仍然偏低。国内市场上,集采带来的入院机会开始显现,2025年一季度,通化东宝门冬系列胰岛素销量同比大增超260%,单季销量已超2024年全年一半,未来能否真正实现国产替代,仍取决于后续市场转化能力。
2025年7月15日,通化东宝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司方面称,经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2.17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与此同时,面对传统胰岛素市场的增长瓶颈,通化东宝正通过创新研发开辟第二战场。2024年,其研发总投入4.50亿元,同比增长7.1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22.42%。目前公司已有4款产品进入III期临床,3款创新药推进至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痛风领域双靶点抑制剂THDBH151片于2025年4月获得IIa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达到主要终点目标;公司GLP - 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注射用THDBH120)于2025年2月获得降糖和减重Ib期临床试验积极的顶线结果,减重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