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亚喊“战时状态”,广汽转型入深水区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7441阅读 2025-07-19 06:39

在汽车产业变革迈入深水区的当下,广汽集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关口。近日在上海嘉定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直言,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三场关乎未来的硬仗,助力再造新广汽。

冯兴亚所提的“战时状态”并非危言耸听。7月11日晚,广汽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亏损18.2亿到26亿元。不过,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广汽集团并未停下改革步伐。

广汽集团将以“番禺行动”为引领,在坚守汽车安全与功能价值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用户体验与品牌价值,通过全面转型、深度变革与体系重构,打赢“用户、产品、服务”三大战役,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推动集团实现“二次腾飞”。

广汽集团对用户的重视是战略转型的起点。早在2014年,广汽集团就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重大项目,但因对市场节奏判断失误,未能及时把握新能源窗口机遇。如今,从今年8月起,广汽集团将陆续推出多款增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首款昊铂HL增程版即将上市交付。为支撑这一转向,集团正在重构研发体系,打造以用户洞察为起点、以产品交付为终点的“大研发体系”,重塑企业的创新链条。

在产品技术布局上,广汽集团全面提速。其自研城区ND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昊铂、传祺、埃安三大品牌的全面搭载,年内还将下线首款前装量产的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型。此外,集团已实现星灵高算力电子电气架构、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驾系统、端云一体大模型智能体、智能底盘域控等多项核心技术的量产落地,大幅提升旗下车型的智能化水平与产品附加值。同时,广汽集团推出“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构建全链路安全机制,八大关键系统全部采用双冗余设计,旨在实现“全域安全、全时守护”。

在服务维度,广汽集团直面传统体系的短板,向新势力学习“重服务、强体验”的打法。集团正全面导入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以“直联、直服、直营”为核心重塑“营销金三角”,并在服务流程上引入NPS(净推荐值)管理评价,推动客户满意度精细化运营。此外,集团还在构建以高频OTA为核心的软件升级体系,实施整车软件大版本定期分类升级,确保全生命周期内的持续优化和功能迭代,同时加快在低线城市的渠道布局。

事实上,早在冯兴亚正式宣布“战时状态”之前,广汽集团就已启动了一系列转型自救的举措。2023年年底,集团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计划,以重塑自主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突破2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比重超过60%,其中海外市场力争贡献50万辆。该计划关键在于厘清自主品牌的战略定位,推动一体化运营,并同步强化海外业务能力。

在产品与技术层面,广汽集团加快调整步伐。基于过去十年的技术积累,迅速优化技术路线,密集投放新产品。继8月即将上市的昊铂HL增程版之后,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华望汽车”也已启动规划,首批两款新车将覆盖纯电与增程双动力,预计2026年正式推向市场。2024年11月,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出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技术公司,今年3月该公司完成注册,合作进入加速阶段。广汽传祺也同步宣布,将推出涵盖SUV、MPV和轿车的全新系列产品,全面搭载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技术。

从最新数据来看,转型初见成效。2025年6月,广汽集团多个品牌销量环比回升,市场信心正在逐步修复。然而,这场转型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转折时期的缩影。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产业格局正在深度重构。200万辆的销量目标已经设定,但留给广汽集团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而这两年半恰恰是行业竞争最为白热化的窗口期。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建议,传统车企应通过平台化开发,实现动力系统模块化设计;搭建技术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复用电池、电控等核心模块;并建立动态评估体系,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资源分配。企业要持续在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非核心领域则应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风险共担。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