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晚间,飞龙股份(002536.SZ)发布2025年半年报,呈现出“增利不增收”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62亿元,同比减少8.67%;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14.49%;扣非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24.65%。
7月23日上午,时代周报记者致电飞龙股份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营收和净利润背离主要是因为公司传统业务承压,但毛利率有所提升。当日,飞龙股份股价下跌1.64%至15.61元/股,总市值跌至90亿元左右。
飞龙股份成立于2001年1月,2011年1月1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重要基地。其主营产品包括汽车水泵、发动机进排气歧管、增压器涡壳、电子泵系列产品等,客户涵盖上海大众、比亚迪、蔚来、美国通用、沃尔沃等国内外知名车企。
半年报中,飞龙股份称“70多年的深厚积淀、持续创新以及在液冷领域拓展的显著成效”使其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半年末,公司现有国内外主要客户超200家,能源供货及建立联系的客户超130家,服务全球超300个基地工厂。
不过,传统燃油车配套业务下滑是营收承压主因。分行业看,2025年上半年,汽车热管理部件业务实现营收21.1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7.75%,同比下滑8.76%;液冷领域热管理部件业务实现营收4115.32万元,同比增长12.06%。分产品看,传统业务中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业务、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38亿元、10.5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8.78%、48.69%,同比分别下滑8.72%、10.76%;汽车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8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8.57%,同比增长3.56%。
飞龙股份证券部人士表示,传统业务下滑主要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及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竞争”影响。但传统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新兴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2025年上半年,汽车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业务、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业务、汽车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业务、液冷领域热管理部件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增长6.11个百分点、8.24个百分点、 -2.98个百分点、 -1.32个百分点。证券部人士称,传统业务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滑以及公司成本控制”。一位深耕汽车行业的私募研究员表示,新业务代表未来增长方向,但可能处于“烧钱换市场”阶段,激烈的价格竞争、高昂的初期投入、尚不成熟的规模效应、原材料成本压力以及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都可能导致其毛利率短期下滑。对于液冷业务未来营收增速,证券部人士表示根据客户订单有可能提升,主要看客户体量,今年上半年客户体量还未“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飞龙股份在半年报战略规划中提到,未来布局将“把握产业融合趋势,将热管理技术赋能机器人产业”,不过目前机器人业务尚未反映在营收数据中。证券部人士称,公司凭借汽车领域深厚客户基础,已与部分整车客户展开机器人领域产品合作研发,具体技术应客户要求保密。
作为老牌汽车零部件公司,飞龙股份颇受机构青睐。自2016年以来每个报告期,其机构持股比例均在36%以上,最高达51.68%,且机构频繁出入前十大股东。2025年半年报显示,鹏华创新未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厦门驱动力光华1号私募基金、国寿养老策略9号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新晋成为前十大股东,分别持股0.43%、0.43%和0.40%。根据公募基金2025年中报,飞龙股份新进成为8家机构总计10只产品的持仓股。而2025年一季度重仓的东尚价值投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幸福生活C,2025年中则将其清仓。2024年年报显示,飞龙股份曾新进成为59只基金持仓股,多数为被动型基金。
东吴证券认为,飞龙股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构建四大增长曲线矩阵:一是以电子泵及智能温控阀系列为核心,向热管理集成模块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二是依托泰国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三是将热管理技术应用场景从汽车延伸至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充电桩液冷、5G基站与通信设备等,该曲线已进入逐步批量供货阶段;四是把握产业融合趋势,将热管理技术赋能机器人产业,依托现有客户资源及业务协同,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东吴证券在研报中维持对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亿元、6.31亿元、7.89亿元的预测。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