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8月9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举行,中坚科技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会上分享了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情况与对行业的见解。
鲍嘉龙认为,未来机器人落地场景大概率是家用to C优先。他指出工业背后的逻辑是成本,而to C领域,情绪价值和交换价值与成本各占50%。
中坚科技在生产制造和海外销售等环节拥有近三十年经验沉淀。公司在上海建立了柔性机器人生产线,其愿景是成为有整机全链路技术能力的机器人上市公司。产品交付到C端手中,将是具有情感交互和功能实现能力的自动化交互产品,涵盖机器人、机器狗、智能割草机等。
为实现这一愿景,公司整合了海外与国内巨头资源。在英伟达的技术指导和产品支持下,公司让四足机器人Isaac训练和人形的硬件使用彼此增益,在工业级和to C级四足机器人上取得很大进展,后续或有相关产品发布。同时,公司通过自身庞大销量反向采集数据,无偿提供给英伟达用于训练,还促成了英伟达与国内大厂商的合作,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实现销售量的大量放量。目前,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已获得部分订单,后续核心目标是在产量达万台量级时,仍能保持品控无瑕疵。
关于产能,公司目前在一条生产线上以小时为单位生产,在绝对支持的情况下,一年产能超万台。待柔性生产线调试成功、应用端采购数量增加后,中坚科技将大量增加生产线。
鲍嘉龙观察到,目前市面上具身智能或机器人的“难点”集中在应用方面,但公司认为这些问题迟早能突破。真正的技术难点在于类似L技术巡检导航和自驾巡位技术在机器人上的实现,这需要大量算法支持。他提到,大模型、仿真技术和机器人硬件加速融合速度很快,商品化需要有所取舍。例如人形机器人腿部问题较难突破,可暂时舍弃,重点关注市场中客户真正需要的大类目、大产品。中坚科技目前能稳定实现人形机器人上半身的功能,而平衡车的产品标准已超C端标准,可先采用平衡轮打开市场。
最后,鲍嘉龙表示,现在院校高度关注工程师相关专业和班级,两三年后工程师红利将大爆发。他认为中国在机器人赛道可能引领全球,不再像手机和汽车领域那样处于追随地位。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