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新三板挂牌的国都证券(870488)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亿元,同比下降4.42%;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8.10%;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同比也下降14.29%。与其他动辄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券商相比,国都证券的业绩表现稍显惨淡,而这是自浙商证券(601878)2023年底启动收购、2025年5月完成董事会改组后,交出的首份半年度财报。
核心财务数据下滑
国都证券2024年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增长27.78%。可见,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无疑是比较差的。另外,从业务板块来看,国都证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23%,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他业务收入虽然上涨较多,但由于基数太小,无法弥补整体收入的颓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半年报是在浙商证券完成控制权过渡后披露的。2025年5月,浙商证券提名的6名董事及2名独董全部当选,钱文海出任董事长,浙商证券成为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浙商证券从治理层面掌握了国都证券的实际控制权。
内部治理现隐忧
除了财务报表表现出来的业绩惨淡外,近年来,浙商证券接手前的国都证券也表现出了诸多内部治理与合规层面的问题。
2024年12月31日,北京证监局对国都证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公告中指出:国都证券对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的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测检查机制不到位,未能主动发现并向监管部门报告从业人员违法持有股票的行为。
而这并非其首次因内控问题受罚。2023年4月,由于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个别产品未设置明确终止日期,存续期为无固定期限;交易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部分投资决策流程执行不到位;压力测试间隔规定不符合要求,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被北京证监局出示警示函。2023年4月,公司还曾因公司治理失衡(如股权管理未履职尽责、未依规执行治理程序、激励约束机制缺失)及投行业务内控失效(关联交易管理失当、执行业务未勤勉尽责、合规内控管理薄弱)等问题,被暂停包括股票保荐承销、债券承销等在内的投行业务6个月。
此外,内部治理问题也在此前得以暴露。在2025年5月之前,国都证券的股权相对分散,无实际控制人。2025年2月,国都证券宣布3000万股股份将于3月22日被拍卖,最终起拍价为4579万元,市场价为5088万元,经过156次出价,最终被浙商证券以5704万元竞得,而这也不是这部分股权被首次拍卖,2024年8月亦有股权拍卖计划,后因案外人异议而暂缓。这些股权拍卖多与部分股东的债务纠纷有关,也引发了对于公司股权稳定性的担忧。
浙商证券的挑战与机遇
浙商证券对国都证券的并购是近年来证券行业引人注目的整合案例。2023年12月,浙商证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重庆信托等5家机构持有的19.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在2024年5月至6月,通过产权交易所竞拍获取国华能源等股东持有的15.1%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4.2%。2024年11月,证监会正式核准浙商证券成为国都证券主要股东,此后2025年3月浙商证券又在司法拍卖中竞得3000万股。
2025年一季度,浙商证券因持有国都证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已经增厚了利润。浙商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5.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7%。但与此同时,国都证券经营不善与内控合规问题也必然成为浙商证券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与国都证券实现南北互补,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在业务、风控、技术层面实现融合,将成为这一券商整合案例未来的看点。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