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菲光增收不增利现象背后隐情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092阅读 2025-08-23 05:57

Ai快讯 近日,欧菲光(002456.SZ)于8月18日披露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2023年走出亏损泥潭后,如今再度陷入亏损,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财报显示,欧菲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9亿元,同比减少378.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1.50亿元,同比减少944.18%。

欧菲光方面指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其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大幅增加。2025年上半年,股份支付费用为9130.23万元,去年同期仅为3876.39万元,直接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其二,增值税加计抵减损益同比减少。今年上半年,公司增值税加计抵减产生的收益为3250.93万元,去年同期则为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12亿元,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其三,联营企业经营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这或主要来源于安徽精卓光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半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43亿元,欧菲光对其持股比例为48.119%,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损益为亏损6753.92万元,几乎占据投资亏损的绝大部分。事实上,安徽精卓光显科技对欧菲光业绩的负面影响由来已久,从2020 - 2022年每年确认投资损益亏损均超3亿元,虽2023年曾盈利,但2024年再次陷入亏损,2025年上半年继续“拖后腿”。

值得注意的是,欧菲光2025年第一季度就已因上述原因陷入净利润下滑局面。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894.98万元,同比下降470.51%;扣非净利润亏损8608.43万元,同比下降388.82%。

尽管净利润下滑,但欧菲光在业务布局上仍有亮点。在营收方面,分地区来看,国内销售占比87.09%,同比增长1.44%,国外销售占比12.91%,同比增长16.40%,海外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国内。欧菲光表示,主要系公司境外客户订单增加,公司将积极把握海外资本市场机会和业务机遇,实现海内外双循环。

分产品品类看,智能汽车产品业务增长迅速,上半年收入12.62亿元,同比增长18.19%。欧菲光指出,公司“驾驶域、车身域、座舱域”智能汽车业务规划和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深度贴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将受益于行业技术进步。新领域产品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9.73%,整体毛利率达14.64%,较上年同期提升2.5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布局手持智能影像设备、智能门锁、内窥镜、VR/AR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致力于提高新领域收入占比。在8月19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欧菲光透露,公司泌尿系统镜种模组已于4月实现量产并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镜种模组预计今年下半年规模化量产。

然而,智能手机业务作为欧菲光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增长动力不足。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37亿元,仅微增0.43%。该业务也受到智能手机市场表现乏力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欧菲光智能手机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为9.67%,同比变动为 -1.50%,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0.88%至10%。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增长趋缓,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出现回落。受关税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者在智能手机方面的支出趋于谨慎。根据IDC机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5%和1.0%,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第二季度则同比下降4.0%。国内方面,今年1 - 5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1.18亿部,同比下降2.8%,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达5.63亿部,同比增长0.5%。有手机产业人士表示,上半年为消费电子传统淡季,主要手机厂商未发布重磅旗舰机型,导致订单节奏放缓。且根据2025年IDC报告,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测将由同比增长2.3%下调至0.6%。不过,欧菲光看好影像系统升级、高端影像系统的机遇,认为随着国产品牌重返高端市场,主流厂商加大对高端影像系统的研发和投入,有望带动高端镜头、摄像头产品单价提升。

此外,尽管业绩面临挑战,但欧菲光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吝啬。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7.58亿元,同比微增0.7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70%,布局领域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等。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