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弘基金祁世超。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伙伴,投资路上我们相伴前行。
在今日的资本市场中,新能源板块呈现出引人注目的表现。今日新能源盘中行情的良好表现,是产业链价格回升、需求侧支撑、固态电池催化以及反内卷政策护航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的观点如下:
产业链价格回升态势:
近一个月,产业链上游价格呈边际回升态势,其中锂资源环节表现出更强弹性,主要是受到头部厂商阶段性产能推出的影响:
碳酸锂价格反弹拉动锂矿采购需求增长,加之海外矿山供应增量有限、贸易商挺价情绪浓厚,共同推动锂矿价格持续走强;而云母提锂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进一步加剧了锂云母矿的供需紧张。与此同时,盐湖提锂因生产成本低、原料自给率高,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比之下,锂云母提锂领域中,外购锂辉石的企业因面临成本倒挂,开工率相对较低。受反内卷政策预期及期货市场情绪的双重带动,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均出现明显反弹。
其他环节方面,磷酸铁锂受产能过剩拖累,价格表现偏弱;三元材料则因成本传导及高镍需求差异,呈现分化运行态势;人造石墨负极及隔膜价格相对平稳,六氟磷酸锂价格仍处于底部区间。
二、需求侧后续仍有支撑,但增速中枢不高
新能源车渗透率维持: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保持在 50% 以上,消费补贴政策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同时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海外锂电储能需求修复:相关机构预测显示,若处于悲观预期,2026 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增速为9%左右,锂电整体需求托底增速15%;在正常预期下,增速则为21.6%,其中 2025 年欧洲户储库存去化完毕后需求有望逐步复苏,美国户储市场或因BBB 法案取消补贴而出现抢装现象。
三、固态电池持续催化,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量产进度:固态电池的量产进程已逐步明确,按照规划,2026 年将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2027 年实现量产。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已有 8 家电池企业搭建了中试线,普遍规模在 0.3GWh 左右,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头部企业。其中,中航锂电的中试线预计 6 月完成搭建,宁德时代的两条产线计划在 9-12 月进行准备。
在技术路线方面:硫化物的技术路径相对确定,其科学性验证已初步完成,目前已进入工程阶段,相关设备表现相对较好,而材料环节则需要进入大规模放量阶段。具体到各部件,电解质将从液态电解质升级为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这一变化虽不会改变电池的电压及正负极,但对电池内部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铜箔需要通过镀镍、多孔等技术路径的调整,以适应固态电解质的特性,进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负极的升级主要集中在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的技术突破上;正极采用富锂锰基,其电压能得到显著提升,不仅带来电池能量密度的质变,还能降低成本和单耗。
四、反内卷政策
在锂资源及锂盐环节,遏制了因产能无序扩张、价格恶性竞争导致的内卷,引导供需平衡、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反弹,促使该环节回归理性并提供稳定市场环境。
在电池材料及制造环节,推动行业从 “价格战” 转向 “技术战”,针对不同材料领域引导企业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聚焦提升产品性能与附加值或差异化发展,还支持前沿技术领域的企业集中资源于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为产业长期升级奠定基础。
在整车制造环节,2025年5月,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销售和虚假宣传。工信部同步表态将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整治 “内卷式” 价格战。
今日行情不仅反映了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需注意短期交易过热的回撤风险,另外,上游锂资源环节仍处于供给相对过剩的状态,价格回升到现金成本以上位置会有阻力的风险。但长期看,新能源车产业链目前处于底部拐点区间,同时面临技术升级的行业催化,配置价值提升。
天弘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基金(A类:010955,C类:010956)紧密跟踪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选取选取53只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沪深A股作为样本股,以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感兴趣的伙伴,上支付宝APP搜索:天弘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基金(A类:010955,C类:010956)即可了解详情。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请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以上仅为对指数成分股列示,非个股推荐。指数历史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产品未来收益的预测及保证。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