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康缘药业业绩恶化:二季度扣非净利腰斩,主力产品销售承压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4135阅读 2025-09-08 10:06

2025年上半年,康缘药业(600557)业绩进一步恶化:营业收入16.42亿元,同比下降27.29%;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40.12%;扣非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45.63%。

这是继2024年营利双降后,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此前的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分别下降19.86%、15.58%。

分季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5.38%,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38.37%、41.28%。而到了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降幅虽然收窄至15.09%,但环比一季度下降 12.9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扩大至42.43%、53.12%。

主力产品销售承压,毛利率全线下降

《财中社》注意到,康缘药业上半年业绩恶化的核心原因是,主力产品线承压。

康缘药业目前主要产品线聚焦呼吸与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骨伤科疾病等中医药优势领域,截至2025年中期末,拥有药品生产批件214个,其中50个为独家品种。中药产品为公司目前阶段主要利润来源。

康缘药业主营业务按照产品划分为七大类, 其中注射液与口服液,成为上半年业绩下滑的“重灾区”。

2025年上半年,注射液收入5.06亿元,同比下降39.73%。背后的原因是,在中药注射剂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曾被视为康缘药业明星产品的“热毒宁注射液”受医保政策限制,使用范围被严格限定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重症患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该产品2014年销售额曾突破12.85亿元,如今却成业绩拖累,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30.98%,库存量激增759.11%。

报告期内,口服液收入2.79亿元,同比下滑48.78%,核心原因是主力产品金振口服液销售疲软。一方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领域同类竞品加速上市,且部分产品通过集采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削弱了金振口服液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是企业主动调整,公司上半年持续推进营销体系改革与合规建设,短期控货清库存策略影响了销售放量。

胶囊、颗粒剂及冲剂的表现也同样不佳,上半年收入分别同比下降4.78%和17.61%。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的亮点是片丸剂、贴剂和凝胶剂,分别增长了12.26%、4.78%和10.14%,但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拉动整体增长。

相比营收,康缘药业毛利率更不乐观,七大产品线全部同比下降。其中,口服液毛利率降幅最大,达到7.01个百分点,颗粒剂及冲剂下降3.64个百分点,注射液毛利率下降2.48个百分点。

结果就是,康缘药业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下降3.67个百分点至70.88%。

缩减开支度日,创新药尚未盈利

为应对业绩下滑,康缘药业大幅缩减了各项开支。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从8.54亿元降至5.71亿元,管理费用从2.11亿元降至1.67亿元,研发费用从3.39亿元降至2.4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13%、21.05%、32.26%。

然而,这种费用缩减并未能抵消收入和毛利率下滑的影响,最终上半年净利润降幅超出营收降幅1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2.95个百分点至9.06%。与此同时,其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从3.69亿元下降60.9%至1.44亿元,相比利润更加不容乐观。

面对业绩下滑,缩减开支无可厚非。不过,康缘药业目前正在布局创新药培育新增长点,创新药高度依赖研发投入,而公司这种连研发费用都压缩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呢?

2024年11月,公司宣布以2.7亿元收购中新医药100%股权,深化生物药布局。通过此次收购,康缘药业获得了多个创新药管线,包括:三靶点(GLP-1R/GIPR/GCGR)长效减重(降糖)融合蛋白(ZX2021注射液)、双靶点(GLP-1R/GIPR)长效降糖(减重)融合蛋白(ZX2010注射液)等。

不过,收购标的尚未盈利。根据收购公告,截至2024年9月末,中新医药净资产为-4.23亿元,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分别亏损1.01亿元、6480万元。

公司2024年12月已完成中新医药100%股权收购事宜。收购并表后,中新医药将对康缘药业业绩形成拖累。

根据2024年报披露,中新医药4个生物创新药的6个临床批件,均进入临床阶段。然而,生物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性较高。再者,GLP-1赛道竞争激烈,诺和诺德等国际巨头占据90%市场份额,康缘药业作为后入局者面临市场准入与价格压力;同时,创新药需应对医保谈判降价及医院准入限制,商业化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此外,公司长期依赖中药业务,缺乏生物药商业化经验,中新医药并表后的整合效果有待观察。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