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启资源型经济转型新征途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9.9w阅读 2025-09-09 02:00

Ai快讯 2025年的山西,太行山下风机转动,吕梁山脉光伏板闪耀,满载煤基新材料的列车驶向全球,这个传统能源大省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山西因煤而兴,煤炭储量约占全国近1/4,2020 - 2023年连续四年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2024年山西省规模以上企业原煤总产量近12.7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6.7%。但长期以来,山西经济“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资本和人才集中在煤炭及相关行业,其他产业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有待释放。

自2006年提出全面转型以来,山西积极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新路径。19年间,山西省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推动煤炭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家层面也对山西转型寄予厚望,2012年国务院批复相关方案,2019年中央通过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意见,要求山西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目前,山西能源革命围绕传统能源清洁化与高效利用、新能源规模化与系统化布局、能源产业链延伸与创新驱动等方面展开。国有企业在山西产业经济中占比较大,省属国资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革命主要思路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煤炭开采智能化方面,山西发布相关文件,推进煤矿生产智能化,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煤矿智能化建设。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元煤矿作为我国首座5G煤矿,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远程掌控和安全隐患自动预警。截至2024年末,山西已有268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83%,“无人值守”“远程操控”成为新常态,2030年各类煤矿要基本实现智能化。

在煤炭价值跃迁上,随着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煤可变成高附加值产品。山西加快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培育高端碳材料等。阳泉市利用无烟煤打造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清徐县发展高纯制氢产业,形成“煤—焦—氢”产业链。专家认为,山西需强化科技创新投入,突破煤炭高效转化关键技术。

在新能源发展上,山西坚持破立并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山西已具备风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全钒液流电池实现智能化生产,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晋北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产业,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稳定消纳绿电,山西加快新型储能等建设,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实现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截至2024年底,山西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0.37%,新能源企业参与绿电交易积极性高涨,2024年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创历史新高,绿电外送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山西积极探索创新。2022年出台全国首份省级虚拟电厂实施方案,构建市场化机制,首批试点企业引导用户实现源荷精准互动。虚拟电厂的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特来电打造重卡充电走廊,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未来计划将重卡超快充系统与虚拟电厂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数据中心推动山西向输出算力转变,山西具备满足数据中心高耗能需求和散热节能的优势,一批头部企业算力项目落地,形成多元布局、集群发展的算力新图景,大同成为“算力之城”。

不过,山西转型仍面临一些困难,如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但山西通过智能化筑基、产业链拓新、能源结构调整、未来产业育强,正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能源革命为自身发展开辟新天地,也为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贡献了“山西力量”和“山西方案”。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