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琻捷电子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这家历经从天使轮到D+轮融资,融资所得款超10亿元的中国最大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连续三年持续亏损,此次赴港或为“补血”。
琻捷电子是无线传感SoC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与先行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该领域企业。2022 - 2024年,该公司收入复合增速达83.1%,2025年上半年继续增长27.1%,增速有所放缓。且公司常年亏损,2022年以来累计亏损高达10.55亿元,基本耗尽融资所得款。截至2025年7月,公司拥有现金等价物1.26亿元。其D+轮投后估值为36.35亿元,相当于2024年收入的10.46倍,估值倍数相对较高。此次赴港上市能否获得资本青睐,引发关注。
在业务方面,琻捷电子提供覆盖多种传感场景的全面传感SoC产品,包括智能轮胎传感、电池监测、通用传感接口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其他场景,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2025年上半年,智能轮胎传感SoC、BMS SoC、USI SoC及其他SoC收入占比分别为58.2%、15.7%、25.2%及0.9%。
智能轮胎传感SoC是核心业务,主要产品TPMS SoC及BLE TPMS SoC分别于2018年及2024年大规模生产,琻捷电子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汽车OEM提供上述两款产品的供应商。受益于产品需求驱动,2022 - 2024年该业务收入复合增速125.8%,收入占比从39.9%提升至60%,今年上半年增长18%。
BMS SoC于2021年实现量产,全球首家推出BPS SoC,是全球第一的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电池提供商的BPS芯片主要供应商。不过规模体量相对较小,2024年收入0.43亿元,2022 - 2024年复合增速51.2%,今年上半年增长108.5%,收入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
USI SoC同样于2021年实现量产,2022 - 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9.2%,今年上半年增长26.6%,收入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从销量看,智能轮胎传感SoC、BMS SoC及USI SoC三大核心产品均保持高增长,2022 - 2024年销量复合增速分别为120.9%、53.2%及28.43%。前两大产品价格端基本不变,但USI SoC产品价格明显提升,该产品可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场景,需求旺盛。
在销售模式上,琻捷电子较为均衡,直销和经销于2025年上半年在收入上的占比分别为57.7%及42.3%,且往年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6月,公司拥有直销客户106家,新增23家,而分销客户数期末119家,相比于年初及往年均大幅减少。公司重点开发直销客户,主要目标为一级供应商及汽车OEM,降低分销商供应,有利于提升盈利水平。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分散,期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合计为46.8%,最大客户贡献22.9%,客户经营风险较低。随着直客进一步拓展,有望驱动公司稳定性增长。
尽管琻捷电子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持续缩窄。202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05亿元、3.56亿元、3.51亿元及1.43亿元,累计净亏损10.55亿元,期间累计收入为8.32亿元,亏损率为126.8%。今年上半年亏损率为91.3%,同比缩窄13.8个百分点,较累计亏损率缩窄35.5个百分点。亏损缩窄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毛利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7.1%,创下新高,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二是核心费用研发及行政费用率均大幅下降,上半年分别为22.8%及11.8%,同比下降9.5个及5.9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优化最大,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4.1%、42.9%及31%。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大幅缩窄,上半年为0.16亿元,亏损率仅为10.19%,同比缩窄28.66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琻捷电子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预计全球无线传感SoC行业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7亿元,2025 - 2030年复合增速为48.7%,而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达到266亿元,复合增速60.2%。分板块看,2025 - 2030年中国汽车无线传感SoC超过60%的复合增速,汽车wBMS SoC复合增速更是高达2.8倍。不过,琻捷电子在行业全球竞争力相对较弱,2024年行业前五大供应商全球市场份额合计高达70.4%,该公司以7.3%在全球无线传感SoC行业中位居第三。但在中国市场,公司具有龙头优势,能充分享受到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
综合而言,琻捷电子保持业绩高成长,打造了多场景应用下多元化业务体系,三大核心场景均有具备行业竞争力的产品,积极发展直销模式,开拓直客资源,有望受益于行业红利实现多元驱动。同时,公司亏损持续缩窄,经调整后净亏损率接近盈亏线,优化毛利及核心费用后仍有望实现盈利。然而,公司现金流相对紧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处于净流出状态,今年上半年净流出达1.15亿元,此前融资款也已用光,此次上市补血,或可为公司带来可持续发展契机。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