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在云南昆明,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兴起,推动着工业领域向绿色低碳转型大步迈进。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内,绿意盎然的景象见证着绿色工厂建设的显著成效。公司能源环保部高级调研员廖巨华感慨道:“我们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生产环境焕然一新。”在生产线上,高炉水渣被研磨成矿渣微粉,成为生产水泥及混凝土的优质原材料,其制成的矿渣水泥耐热性强、水化热低、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异,兼具环保效益。不仅如此,高炉水渣、废旧耐材产品、煤气等废弃物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安宁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模式,原本的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目前,固废产品已完成6个大类的产品认证,约20%返用于生产,近80%转化为产品。
2024年,昆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促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在新能源、绿色燃料开发、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科技创新为循环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走进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炼油装置安全平稳绿色运行,生产的70种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国家。然而,每年3000吨滤渣的处理曾是难题。公司组织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实现了废滤渣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达成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在昆明,现代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效益链、节能链。企业内部积极打造绿色可循环发展产业链,如天安化工结合生产中产生的煤渣、煤泥、磷石膏等,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分级利用磷酸,提升资源利用价值。园区内企业间也形成了绿色产业链,2024年1月,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在安宁产业园区全面投产,园区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布局。
安宁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产业集聚,通过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昆明正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为高质量发展绘就绿色画卷。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