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11日,中国核电举办上市十周年暨核能产业链协同交流会,以“砥砺十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共同回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
2015年6月10日,中国核电登陆A股市场,成为A股第一只纯核电股票。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在交流会上致辞,他表示,经过十年发展,公司已从上市之初的单一核电企业,成功转型为以“核能 + 非核清洁能源 + 战略新兴产业”为三大核心业务的综合能源企业。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核电从资本市场新秀成长为全球核电领域的佼佼者,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卢铁忠还承诺,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市值管理,切实回报股东,让投资者放心、舒心。
作为中核集团核能业务的开发主体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通道,中国核电以投资建设运营核电项目为核心业务,致力于先进核能技术的高效利用和清洁低碳能源的高质量供给。公司秉承“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将提供安全稳定的绿色能源、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经营理念,聚焦价值创造和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控股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2024年,全年度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上网电量2039.23亿千瓦时,有效保障了能源供应,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了稳定回报。
回顾上市历程,卢铁忠介绍,股票代码601985意义非凡,“60”寓意核工业创立60周年,“1985”是公司开建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年份。他指出,十年前集团党组决策并指导中国核电成功上市,让公司有了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资金问题的平台和手段,各项经营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支持下,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在运、在建机组数大幅增加,新能源装机从0突破到3000多万千瓦。同时,得益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协同”,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成功打造“华龙一号”这一“国家名片”,实现了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突破,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并肩,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上市十年来,中国核电成绩瞩目。2024年,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WANO综合指数评定中,25台在运机组里22台获得满分,平均分值达99.13分,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旗下所有25台运行核电机组在2024年全部达成“WANO卓越行动计划2030行业绩效目标”,成为全球首批所有运行机组均达成该绩效目标的WANO会员单位。此外,三门核电获评全球核电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标志着中国核电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一批“国之重器”陆续开建。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于2021年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开工,是继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成果;全球首个将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项目获得核准,为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开辟新途径;“和福一号”系列同位素产品批量化生产,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贯通全产业链,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在发展战略方面,今年以来,中国核电基于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解和未来趋势的研判,提出以“集约化、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新“三化”战略。通过集约化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益,通过统一管理标准筑牢安全基础、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数智化建设智慧电厂赋能传统能源产业升级。9月10日,中国核电正式发布“八方核护”核电技术服务产品,并与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国际伙伴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在核电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国际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推进核能产业链协同和国际化发展。
展望未来,卢铁忠表示,中国核电将紧抓“双碳”战略机遇,以新“三化”战略为抓手,推动公司价值成长,提升投资回报水平,稳定市场预期。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借助科技赋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强化市值管理,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他热切期盼与各方广泛交流合作,实现核能产业协同共进、共赢发展,将中国核电打造成为为企业、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最具魅力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